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全國版) - (移居長壽鄉就能健康長壽嗎?
□張田勘 北京媒體人巴馬是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如黛群山中的一個瑤族自治縣,迷你倉新蒲崗也是國家級貧困縣,但卻是聞名遐爾的世界五大長壽地方之一,每10萬人中擁有30 .98位百歲老人。正是這塊長壽之地現在正經歷著洶湧的人口移民。數萬患了癌症和其他難以治療的富貴病的人把巴馬當成了最後的救命稻草。這些被稱為"候鳥人"的移居者堅信,喝這裡的水,呼吸這裡的空氣和吃這裡的飲食就能治療疾病,恢複和獲得健康,並能長壽。因此,這種療法和養生又稱為"巴馬療法"。移居長壽之地就能治療絕症並獲得健康長壽?未必。無數生物醫學研究和世界各地長壽現象的調查一直在述說著一個並不復雜的道理,健康和長壽的根本原因在於符合自然規律的生活方式,而非是否生活在長壽之地。然而,當現代技術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更多更舒適的生活方式後,很多人就已經難以回到符合人類進化和自然規律的生活方式的軌道,疾病纏身和短壽也不足為奇。世界公認的五大長壽之地包括俄羅斯的高加索地區、巴基斯坦的罕薩、厄瓜多爾的比爾卡班巴、中國新疆的南疆和廣西的巴馬。這些地方的飲食並不一樣,飲水也未必含有多種營養抗癌抗病因子,但是人們的長壽、不患癌或少患癌卻是共同的。原因在於,這些地方除了有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外,還在於有更為重要的幾個條件:合理的飲食起居、無憂無慮或慾望較低(心理壓力小)、長年的體力勞動和遺傳因素。這些因素看起來簡單,但現代人卻很難做到。以合理的飲食起居為例,主要體現在不吸煙、不喝酒、不挑食、飲食多樣化、不熬夜、起居有規律,但是現代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事實是,只要遵守了這些簡單的規則,即便生活在自然地理條件不好的地方,也可能不患癌,輕易不得病,並且長壽。例如,北京是全國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地方之一,而且生活節奏之快和工作的競爭壓力之大,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這樣不宜居的地方當然達不到世界上長壽之鄉的標準(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壽星7.5人),卻也出現了為數不少的百歲老人。2012年的統計表明,北京市的迷你倉出租歲老人有470人,而且絕大多數生活在城區,甚至很多百歲老人並非素食者,而是喜歡吃紅燒肉。其實,他們的飲食多樣和踐行合理的生活方式才是其長壽的根本原因。也許,到了巴馬喝那裡的水、呼吸那裡的空氣,吃那裡的食物,並且實施傳奇的"巴馬療法",如戴著手套光著腳在山坡上如狗般爬行,到百魔洞口吸氧、到洞前沿道路兩旁依次排開聊天、打坐、練功、搓麻、吼兩嗓子,或者發呆,能緩解一部分人的病情,但是這只是皮毛,卻難以學到長壽和健康的本質,即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因此效果顯然有限。例如,當地人清淡樸素和無欲無望的生活是移居者難於學到並實施的。巴馬人的廚房里除了油、鹽、生抽,找不到第4種佐料;一把野菜可以煮成一碗湯,一天3頓,頓頓玉米;每天上山下地勞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這種簡單沒有奢望的生活很多人可以看在眼裡,卻難以成為自己生活的準則和行為,因此,也注定了成千上萬的人湧入巴馬,但未必就能治病和健康長壽。湧入巴馬的現代人也正如在高速公路上奔馳得太久的汽車,一旦轉軌進入鄉間道路,不可能馬上適應鄉村道路的寧靜和慢速,而且其過去在高速路上長期奔馳而燃燒的廢氣已經損壞了內部機械,如發動機、油路,因此即便到了鄉間道路可以慢下來,而且費油不多,損耗減少,也不足以在短期內修復過去的損耗。當然,當數萬人湧入巴馬並大興土木,修建出緊密連接得可以接吻的一幢幢養生公寓後,當地是否還能保持藍天、綠水和青山的環境也令人擔心,甚至對當地環境的破壞在所難免,"巴馬療法"也只是一種神話。早在20世紀9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W H O )就在《維多利亞宣言》中正式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16字格言,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心理平衡、戒煙限酒。因此,一個人無論身居何地,都掌握著健康長壽的鑰匙,就看如何使用這把鑰匙。即便身患重症,重新拾起健康生活方式的鑰匙,打開健康生活方式的大門,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的標準生活,改掉種種陋習,即便不去巴馬這樣的長壽之鄉,同樣可以延年益壽,治癒疾病,包括癌症。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