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新加坡

傅來興專欄路透社今年2月中發表了一篇特寫《"新加坡夢"在年輕人中漸失寵》(Youth turning their backs on "Singapore Dream"),自存倉說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放棄追尋"新加坡夢"的物質享受,投身去做他們喜歡的工作。這一群人可能是極少數,他們試圖擺脫一般新加坡人的人生規劃:好好讀書,找高薪工作,攀爬社會階梯,過舒適日子……有人說, 新加坡人沒有夢,也從來不公開談夢,其實並不正確,前總理吳作棟就提過新加坡人的夢想是"5C":現金(cash)、車子(car)、信用卡(credit card)、私人共管公寓(condominium)和鄉村俱樂部會員證(country club membership)。往後,"新加坡夢"就被概括在這個5C之中,而且這5個C確實是許多新加坡人一生追求,想落實的夢。吳作棟于2010年8月在自己選區的國慶晚宴上,提出了他的新5C觀念:事業(career)、過得舒適(comfort)、有孩子(children)、體貼他人(considerate)及喜歡慈善工作(charitable)。他認為,年輕人應該擁有比原有5C還要偉大的理想,不要只注意到物質的一面,應該積極追求新的5C夢想,讓人生充實美滿。當時吳作棟認為,新加坡人也不應對國家發生的事情不聞不問,他舉出2010年6月中大雨來襲,烏節路出現26年來最嚴重水災為例,還有當時房地產價格高漲,因人口增加,地鐵車廂爆滿及巴士根據距離收費等課題。不過,吳作棟沒有想到,一年後,新加坡人真的開始對發生在周遭的事情留意起來,因為許多問題非常真實地衝擊到國人所追逐的個人夢想,國人也在2011年的大選中,以手中選票表達了心中的不滿情緒。新加坡的社會向來將經濟增長和物質成就擺在首位,要把這種對物質的追求提升到更崇高的層面,而且把個人的夢想變成新加坡的夢想,真是強國人之所難。在舊5C和新5C之間,哪個5C對多數新加坡人最重要?不言而喻,年輕一代會因此聽取吳資政的教誨,去追求一個新的5C,重新設定及追尋不這麼物質化的夢想嗎?這也不言而喻。有人放棄追尋"新加坡夢"的物質享受,投身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他們要有靈活的工作時間,不在乎薪水較低的工作,我們其實應該鼓勵國人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雖然從現實的角度來考量,這是天真的幻想,只有年紀還輕的人才可以做做這樣的夢。年輕人可能想放慢生活節奏,但政府卻不想所有國民變成這樣。長期以來,政府一直將人當成國家最大、也是唯一的資源。正是這一寶貴資源,使我國在1965年獨立後,能夠在自然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將國家發展成轉口貿易港口,比周邊國家更早推動製造業,現在更是轉型成為一大國際金融中心。美國有所謂的"美國夢",其基本定義是不論你的出生、種族、膚色,不論是本土美國人或融入美國社會的移民,迷你倉要有能力和勤勞肯幹,人人都有機會成功,都能過上有房、有車、有假期的美好生活,因而"美國夢"本質上也是物質化的夢。但二戰後令世界豔羨的"美國夢",五年前因金融危機和財富兩極分化加劇而開始褪色,在美國要通過奮鬥出人頭地已越來越難,美國人的幸福感驟降。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率新一屆中央領導,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主題展覽"復興之路"時,提出實現"中國夢"後,中國興起大談中國夢。上個月中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讓中國人對中國夢有了更多的期許和憧憬,"中國夢"成為國家的夢、民族的夢,是全中國人民的夢。其實細看之下,所謂的"中國夢"也是物質化的夢,要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國家的夢想也許不一樣,新加坡人的夢其實是很單純的,只是一種要為過好生活而努力的夢想,且帶有嚴重的功利傾向。普遍新加坡人在完成教育後,就開始走在充滿物質化的夢想之路上。要走自己想走的路,要"愛我所做,做我所愛"的事並不容易,尤其是在一個國土面積、市場太小的國家,夢是有限度的,有時候連"適度"的夢都不可以。《聯合早報》國際新聞組同事洪偉喜,幾年前辭掉了報館的工作,一個人浪跡天涯去,花了502天走了38個國家,在長達17個月的旅程中,前面13個月的旅程只靠巴士、火車和船,完全沒有坐飛機,幾個月前她把旅遊經歷寫成一本英文書"Seeing the world in 500 days - A travelogue by Hong Weixi"。我告訴她我很欽佩她,這是她人生了不起的一個壯舉。然而,像洪偉喜這樣的新加坡人很少很少。我們的中間階層群體開始發現社會越來越不一樣,國家也面對要如何才能指引所有人都同意的道路。當新加坡進入歷史的新篇章時,年輕一代正在決定這個城市國家的面貌和價值觀念,當我們的社會基礎變得更穩固時,年輕一代發現自己有較大的能力,也想做出與一般傳統觀念不同的決定,從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中獲得更大的滿足感。我們曾幻想過要打造像瑞士一樣的社會,但因為不了解瑞士這個國家,也僅停留在遙望的地步。今天我們要在怎麼樣的基礎上構築新的新加坡夢?新新加坡夢包不包括更多更大的自主思考空間,允許不同的治國理念?誰來主導打造新新加坡夢?新新加坡夢要如何進行,向哪一個方向出發,依照哪些人的意願來進行呢?新加坡夢是整個國家48年來發展歷程的產物,今天夢的內涵已不一樣,未來的新加坡夢和新移民息息相關。過去15年來,我們的外來移民增加超過140萬人,國民的夢和國家的夢差距擴大了,我們面對的政治和社會問題更具挑戰。要如何凝聚本土人和號召這麼多新移民,一起打造屬於新一代新加坡人的夢,開�一段圓夢的新旅程?我們能不能以更從容的目光,更踏實的腳步構築新新加坡夢?問問周圍人怎樣思考這個問題吧!作者是本報高級評論員mini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