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世界經濟複蘇格局出現新變化新走向
文眼再過20多天,迷你倉尖沙咀詭譎的2013年就要結束了。說它詭譎,是因為這一年的世界經濟表現反常。發達經濟體以轉嫁禍水的方式實現了起死回生,而新興經濟體被發達經濟體玩弄再三之後,出現了轉型困難。與此同時,個別發達經濟體還起意另修國際新規則,試圖為下一輪博弈贏得先手。更有甚者,像日本政府中一部分居心叵測的人還在東北亞惹事。凡此種種,都為2013年抹上了神秘色彩,為2014年帶來了隱憂。不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彼消此長的勢頭難以阻擋。中國有那麼大的內外部經濟縱深可供施展,因此,對2014年的世界經濟我們依然可以持樂觀態度。——亞夫■2013年初以來,發達國家經濟改變前兩年經濟低迷狀態,複蘇速度有所加快,但由於占世界經濟總量近50%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明顯下降,全年經濟增速被大幅下調,致使世界經濟仍然呈現低速增長。■2014年世界經濟將延續緩慢複蘇的基本態勢,其中受發達國家經濟政策溢出效應影響,加之自身的脆弱性,新興經濟體增長速度下行風險仍較為突出。受此影響,國際貿易量將低速增長、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將穩中趨降。■2014年世界經濟面臨發達國家政策風險。首先,美國財政和債務問題始終是一個世界性風險。其次,歐洲主權債務風險仍有繼續發酵的可能。再次,日本上調消費稅率可能對東亞地區帶來衝擊。而日本政府若放任日元貶值會加大對東亞其他經濟體的負面影響,抑制其出口。□張亞雄 傘鋒2013年世界經濟複蘇格局發生變化1. 經濟增長勢頭"一升一降"2013年初以來,發達國家經濟改變前兩年經濟低迷狀態,複蘇速度有所加快,新興經濟體複蘇態勢則明顯減弱,全年經濟增速被大幅下調。兩者間的分化趨勢在三季度進一步加大。9月3日,OECD報告稱,美國、加拿大、日本經濟擴張加速,2013年增長率有望在1.5%至2%之間。歐元區三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近期複蘇勢頭加快,年增長率可達0.4%。同時,OECD國家先行指數7月份升至100.7,創2011年5月以來新高,且製造業持續擴張,美日PMI指數均達到兩年多高位。相比之下,新興經濟體增長則持續放緩,以"金磚五國"和印尼為代表的新興大國整體經濟增速明顯下降。衡量新興市場增長前景的匯豐新興市場指數7月份一度降至收縮區間,8月份也僅略高于50的榮枯分界線。2. 物價水平"一低一高"受內部有效需求不足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相對平穩等影響,美國、歐元區通脹基本保持在2%的目標範圍內,日本物價終止下跌步伐,但漲幅有限。新興經濟體因經濟結構性問題、國內外寬鬆貨幣環境和匯率等綜合因素影響,通脹高企。巴西、俄羅斯消費物價在6-7%的高位附近波動,印度物價連續8個月以兩位數的速度上漲。3. 國際資本流動"一進一出"年初以來,受發達國家近來穩健的複蘇態勢及美聯儲政策調整預期升溫影響,國際短期資本繼續從新興經濟體向發達國家回流。據EPFR數據,2013年三季度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繼二季度後繼續大幅"失血",而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市場資金流入明顯。三季度新興市場股票和基金市場淨流出資金121億美元,其中亞洲(除日本外)、拉美、中東、非洲和歐洲新興市場淨流出資金分別為92億美元、28億美元和15億美元。發達國家經濟形勢總體好于新興經濟體1.發達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新興經濟體發展轉型相對滯後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率先�動新一輪經濟調整。除經歷持續的"去杠杆化"外,歐美等國還提出了"再工業化"等結構性調整目標。目前看,發達國家經濟調整效果初顯。美日私人消費重新�動,房地產市場持續複蘇,歐元區出口競爭力回升,製造業PMI、工業產能利用率等指標均較上年同期有明顯改善。相比之下,新興經濟體由於在危機後經濟快速實現了反彈,原有經濟增長模式的慣性使結構調整進程明顯受到延滯。巴西、俄羅斯依然對大宗商品出口高度依賴;印度、印尼等貿易和財政"雙赤字"問題嚴重。在海外需求不振、資本流入逆轉的背景下,這些經濟體結構性矛盾凸顯,導致經濟增長乏力,風險上升。2. 發達國家系統性金融風險明顯減少,新興經濟體銀行業隱患不斷增加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對美歐等發達國家帶來嚴重衝擊,迫使這些國家構築起比較穩固的風險防範體系。危機後,發達國家普遍通過加強金融監管,優化金融系統資產結構等措施,維護金融穩定。2013年以來,美國銀行業利潤持續回升,虧損銀行數量穩步下降(2013年二季度,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承保的6940家銀行中超過半數實現了利潤同比增長,僅8.3%的銀行出現淨虧損,低於上年同期的11.3%),歐元區銀行業資金緊張狀況也明顯緩解。相比之下,新興經濟體由於缺乏完善的金融監管制度,金融體系在經濟增長放緩和資本外流衝擊下更顯脆弱:經常賬戶逆差和財政赤字上升不僅導致債務融資難度加大,主權債務違約風險上升,而且銀行系統風險也不斷暴露(2013年上半年,印度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已上漲至3.92%,創近5年來的新高。俄羅斯、南非銀行業前景也遭到標準普爾、穆迪等國際評級機構預警)。3. 發達國家在國際市場上占據支配地位,其政策溢出效應對新興經濟體影響顯著當今國際金融市場,仍是不完全競爭市場,發達國家占據支配地位。這些國家不僅擁有國際金融產品的定價權,而且以美國為代表的少數國家,憑借國際貨幣發行權的特殊地位和"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影響世界經濟。新興經濟體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方,在自身結構比較脆弱、應對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更容易受到傷害。危機後,美聯儲連續推出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大量廉價資本流入,加大了新興經濟體結構調整和發展轉型的難度。政策收緊預期上升後,資本回流又引發了新興經濟體實體經濟"失血",貨幣急劇貶值等負面衝擊,部分新興經濟體陷入了"保增長"與"防風險"的兩難境地。4. 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結構性問題對經濟的掣肘遠少于新興經濟體發達國家處於後工業化時期、國際產業鏈的高端,擁有比較成熟的經濟結構,國際大宗產品價格波動對其影響有限,其金融體系對資本流動的承受能力較強,一些局部的失衡可以通過市場機制自發調節實現再平衡,匯率波動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也遠小于發展中國家(如2013年日元、澳元對美元最高貶值幅度均在15%以上,高于部分新興經濟體貨幣貶值幅度,但貶值不僅未對兩國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反而有利於出口增長)。相比之下,新興經濟體對外部衝擊則表現出明顯的脆弱性。新興經濟體處於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低端、對國際大宗產品依賴較大,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不足,因受經濟結構不合理、傳導機制不健全和市場機制不成熟等影響,局部問題比較容易積累成結構性矛盾。當前印度、巴西等國的通脹和匯率風險問題,都是其深層次問題的反映。2014年世界經濟將延續緩慢增長態勢 1.2014年世界經濟增速將與2013年基本持平或略高近期,以IMF為代表的國際機構推出了世界經濟展望報告。IMF預計2013年和2014年世界經濟將分別增長2.9%和3.6%,比2013年7月份時的預測值分別下調了0.3和0.2個百分點。其中,發達國家這兩年整體增速預計分別為1.2%和2.0%,均與7月份時持平,發展中國家增長率分別為4.5%和5.1%,比7月份分別下調了0.5和0.4個百分點。IMF同時警告,2014年世界經濟下行風險依然較為突出。與IMF的預測結果相比,一些機構對2014年的預測更悲觀,認為2014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可能與2013年基本持平:發達經濟體難以實現比較強勁的增長,新興經濟體增速可能繼續回落,而不像IMF所預期的那樣出現較明顯的反彈。這其中,美國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歐元區經濟增速持續較低、日本經濟增速大幅下降、新興經濟體步履蹣跚。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增速可能仍將在3%上下徘徊,不會超過3.5%。2.世界貿易量將保持低速增長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的20年間,世界貿易量年均增長10%以上。然而,近年來世界貿易量年均增幅低於5%,主要發達國家的貿易額甚至還沒有恢複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據WTO統計,2012年,世界貿易量增速從2011年的5.2%劇降至2%,不僅低於歷史平均水平,更低於世界經濟增速。IMF預計,2013年世界貿易量仍將保持2.9%左右的低增長,2014年將恢複至4.9%左右。世界貿易緩慢複蘇主要受全球性有效需求不足、大宗商品價格穩中趨降、國際分工的調整導致加工貿易和轉口貿易比重下降,以及一些國家所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影響。與前些年不同的是,隨著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複蘇格局的變化,發達國家可能對新興經濟體進一步施壓,以促使後者加入相關自貿區談判為誘餌,迫使其在多哈回合談判等問題上做出mini storage步。3.全球大宗產品價格將穩中趨降在經歷了2010年和2011年的反彈後,全球大宗產品價格指數自2012年初開始回落。截至2013年8月中旬,基本金屬價格指數低於2010年初時的水平,能源和食品價格指數則比當時略高。CRB綜合現貨指數變化也反應了類似的趨勢。2014年,全球大宗產品價格將在穩中回落,但不同類別商品將有所區別。(1)受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需求放緩、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緩和、美元升值預期,以及美國能源自給能力提高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將平穩回落。IMF預計,2014年國際油價將在2013年平均105美元/桶的基礎上,回落至略高于100美元/桶的水平。(2)受2013年全球異常天氣減少,播種面積因前期價格走高而有所增加,以及油價下跌導致糧食供給能力增長等因素影響,全球食品價格將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IMF預計,2014年全球食品價格將在2013年略有上漲的基礎上,下降6%左右。(3)與能源和食品價格相比,基本金屬價格與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有著更為密切的相關關係。受近年來全球金屬礦大規模開采,以及新興經濟體重化工業增速回落影響,基本金屬供給明顯大於需求,價格將呈較大幅度的回落。IMF預計,2013和2014年基本金屬價格將分別下跌4%和5%左右。4.發達國家政策外溢效應將使新興經濟體面臨風險隨著世界經濟增長格局由新興經濟體向發達國家傾斜,2014年世界經濟的重要風險源也可能向新興經濟體轉移,部分新興經濟體甚至存在金融危機的風險,而其始作俑者則是發達國家經濟政策的外溢效應。(1)美國財政和債務問題始終是一個世界性的風險。美國國會雖然在最後期限內就債務上限和政府停擺問題達成協議,但債務問題並沒有根本解決,而只是向後拖延了。根據協議,國會將在2014年1月15日前向政府批准預算,並且將債務上限到期時間推遲至2月7日。這無異于為2014年初美國財政政策的調整埋下了定時炸彈。一旦美國債上限問題達不成協議,美國債出現違約,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將不亞于國際金融危機。盡管這種風險出現的可能性較小,但它反映出當今世界經濟運行機制仍然比較脆弱、全球經濟治理仍處於無政府狀態,少數大國不負責任的行為可能對世界經濟帶來嚴重影響。(2)美國縮減量寬政策將對新興經濟體帶來更大影響。鑒於自主增長動力不斷增強,2013年初以來,美聯儲已多次釋放出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的信號。市場預計美聯儲可能會從2013年底開始縮減量寬規模,並在2014年結束QE3。為防範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可能對本地區長期利率造成上行壓力,歐洲央行、英國央行紛紛引入利率"前瞻指引",通過承諾低利率政策的長期化來穩定借貸成本。相比之下,這種政策調整將對新興經濟體的衝擊更大。IMF在2013年10月9日IMF發佈的《全球金融風險報告》強調,美國即將縮減量寬政策可能導致新興經濟體面臨匯率和金融市場超調風險。據國際金融協會(IIF)預計,2014流入新興經濟體的私人資本將降至1.11萬億美元,比上年下降近40億美元。印度、印尼、越南、巴西和南非等國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財政和貿易赤字,資本外流導致的融資困難加劇,將削弱這些國家經濟的抗衝擊能力並加大債務風險。而南非、巴西和印尼等資源出口大國因受全球大宗商品需求不足和價格回落等因素影響,面臨的風險可能更為突出。(3)歐洲主權債務風險仍有繼續發酵的可能。盡管歐洲經濟已出現了複蘇跡象,但仍缺乏可持續性。歐洲經濟能否持續增長取決于如何徹底解決歐債問題(其最徹底的方案仍在於債務重組,但核心國家商業銀行不會支持此方案),而歐債危機的徹底解決由於是一個政治問題而非經濟問題,因此演進過程必然是錯綜複雜、一波三折。2014年,匈牙利、馬耳他等高杠杆率的國家債務風險比較突出,並可能掀起新一輪債務風波。(4)日本上調消費稅率可能對東亞地區帶來一定衝擊。由於日本是東亞地區傳統的出口市場,日本消費稅率上調,不僅對本國消費市場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對東亞等經濟體面向日本的出口也將帶來明顯衝擊。此外,為最大限度減輕消費稅上調對日本經濟的衝擊,日本政府可能會繼續地採取放任日元貶值的策略。這也會對出口結構與日本相似的東亞經濟體帶來負面影響,抑制其出口。2014年"北強南弱"增長格局仍將持續1.2014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將略快于2013年發達國家這一輪經濟增長,仍然主要依靠汽車、房地產及個人消費等傳統領域帶動,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前幾年受到抑制的消費和投資需求的反彈,而創新對經濟增長的引領作用仍然不足。同時,居高不下的政府債務,以及過度擴張性政策向常態回歸等,都將對發達經濟體長期增長產生較大的抑制作用。盡管如此,在短期因素的作用下,2014年發達經濟體增速仍將略快于2013年,美歐經濟增速會有所上升,日本經濟增速將明顯回落。(1)美國經濟溫和複蘇的態勢有望延續。2013年前兩個季度,在汽車、住房和私人消費等帶動下,美國經濟環比折年率分別增長1.1%和2.5%,物價穩定在2%以內,失業率降至7.5%以下。進入四季度,圍繞財政赤字出現的長達16天聯邦政府"關門"和財政上限問題,對經濟產生了一定衝擊。標普預計,這將導致四季度GDP至少下滑0.6個百分點(或240億美元)。預計三、四季度美經濟增速會逐季回調,全年溫和增長。2014年,在私人消費、房地產投資等的帶動下,美國經濟增速有望進一步回升。IMF預計,2014年美國經濟將增長2.6%,比2013年提高1個百分點。(2)歐洲經濟有望實現微弱增長。2013年第二季度,歐洲經濟結束"二次探底",開始進入恢複性增長階段。德、法等大國經濟表現搶眼,西班牙、意大利經濟降幅不斷縮小。除希臘等個別國家外,其他深陷債務危機的外圍國家幾乎都出現了複蘇跡象。從三季度的情況看,歐元區經濟信心指數、製造業PMI等先行指標持續改善,失業率出現緩慢回落跡象。德國經濟基本面依然良好,為歐元區經濟改善提供了支撐。但另一方面,希臘、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債務負擔仍十分沉重,政府減赤壓力巨大,重債國疲弱的經濟態勢將抑制整體經濟回升力度。預計2014年歐盟經濟有望實現1%左右的增長,增速可能不及IMF預期的1.3%。(3)日本經濟快速回升勢頭難以持續。2013年上半年,在安倍經濟學帶動下,日本經濟出現了久違的"高增長"。前兩季度GDP折年率分別增長4.1%和3.8%。但是,由於作為安倍經濟學"第三支柱"的"新經濟增長戰略"難以觸及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安倍經濟學"充其量也不過是一次名不副實的經濟刺激政策,日本經濟前景並不被看好。對2014年經濟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將于4月份新財年伊始推出的上調消費稅率政策。屆時,消費稅率將由目前的5%提升至8%。據日本政府測算,消費稅上調1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率將下降0.5個百分點。消費稅率上調除下拉經濟增速外,還將推升物價。盡管為緩解衝擊,日本政府擬出台5萬億日元經濟對策方案,並承諾繼續採取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但前景仍不容樂觀。受上述因素影響,2014年日本經濟將從2013年的2%以上明顯減速。在不出現大的風險的情況下,增長率可能在1%左右。2.2014年新興經濟體仍將保持弱增長的勢頭2012年以來,新興經濟體增速普遍下滑,巴西和印度等少數經濟體甚至出現了"硬著陸"。進入2013年,新興經濟體增速繼續回落。二季度,印度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至4.4%,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俄羅斯第三季度經濟接近零增長,全年增速將低於1.8%的預期。前幾年表現較好的印尼,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為5.8%,連續4個季度下滑。2013年,部分新興經濟體面臨著與亞洲金融危機時相似的問題:經常賬戶赤字和財政赤字問題比較突出。巴西、印度、印尼、南非和土耳其等國,經常賬戶不斷惡化,從而不得不依靠短期外資來支撐經常賬戶赤字。同時,這些新興經濟體也面臨著財政赤字擴大、通貨膨脹高企、企業債務上升等問題。當外資流入開始逆轉,這些國家的貨幣大幅貶值。為了遏制外資流出,除直接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外,不得不提高利率。2013年以來,印尼、巴西和印度等國多次加息,高利率在抑制投資和消費需求的同時,也使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雖然從長期看,新興經濟體增長潛力較大,仍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但從中期看,新興經濟體的調整期才剛剛開始,預計調整將經歷3-5年的時間。這期間,新興經濟體前景並不被看好。IMF預計2014年新興經濟體增速為5.1%,比2013年提高0.6個百分點,實際增速也許更為悲觀。(張亞雄,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研究員;傘鋒,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主任,經濟學博士,副研究員)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