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達州農村旅遊春天到來

信息來源於四川新聞網 / Cited from .newssc.org/渠縣 z人穀風景區。  向"特色化 標準化 規模化 品牌化"方向發展本報專訪達州市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 李曉波  近年來,文件倉達州以創建全省旅遊標準化示範市為目標,旅遊業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其中"洋烈新村"等鄉村旅遊項目目前初具規模,在不久前的"十一"黃金周也吸引到較多遊客。政策支持+良好現狀的優勢已經凸顯,這意味著達州觀光農業、農村生活體驗等近郊農村旅遊項目發展的春天到來了。  華西城市讀本:您認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達州旅遊發展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帶來了哪些新機遇?  李曉波:全面深化改革,將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長遠後勁,也將對經濟轉型產生深遠的影響。其影響途徑主要是激發市場活力、挖掘消費潛力以及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推動消費升級;而旅遊休閒消費將促進大�旅遊消費提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將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轉變職能職責,以科學規劃為先導,以項目建設為依托,以打造龍頭景區為突破口,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為支撐,重點是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挖掘地域文化、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與旅遊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增強融合度,促進生態旅遊、文化旅遊和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全力提升旅遊服務品質,把旅遊業培育成民生性服務業的龍頭產業,使我市在全省旅遊多點多極川東北片區中率先實現次級突破。  華西城市讀本:《決定》多次提到了"生態環境保護"和"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預示著今後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管將更加嚴格,這是否意味著對依托于自然風景的旅遊景點開發項目提高了門檻?估計這方面後續還會有哪些方面的具體規定?  李曉波:達州有著豐富的自然生態旅遊資源,其主要的特點是"巴山渠水"。從目前的空間格局和已打造的自然生態類風景區布局來看,以達州城區為中心,形成了以鳳凰山、蓮花湖和犀牛山為主體的城市生態休閒旅遊景區;從達州北部看,主要是依托于大巴山而形成的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萬源市八台山-龍潭河、宣漢縣百里峽和國家自然保護區花萼山,而八台山和百里峽又一起成功創建為國家地質公園;從達州南部看,主要是圍繞渠水而形成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渠縣 z人穀和大竹縣海明湖溫泉度假區以及有著"竹韻"特色的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大竹五峰山。這些旅遊景區開發項目建設比較成功,這主要得益于我們始終堅持"先保護、後開發、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大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注重旅遊總體規劃及旅遊景區規劃編制,強化其權威性,重視其對旅遊存倉區開發建設的科學指導作用。今後,我們在完善已開發和新開發自然生態旅遊資源時,將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始終堅持旅遊規劃對旅遊景區建設的指導、約束作用。  華西城市讀本:《決定》在現行政策的基礎上更加明確了農民的土地權益,並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而達州"洋烈新村"等鄉村旅遊項目目前初具規模,在不久前的"十一"黃金周也吸引到較多遊客。政策支持+良好現狀的優勢已經凸顯,這是否意味著達州觀光農業、農村生活體驗等近郊農村旅遊項目發展的春天來了?  李曉波:從國家提出發展鄉村旅遊以來,我們認識到鄉村旅遊發展是統籌城鄉發展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途徑,是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和勞動力就地轉移的新路子。為此,我們把發展鄉村旅遊與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戰略緊密結合,按照"黨委總攬、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產業支持、農戶主體"的原則,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思路,突出發展重點,把節慶、旅遊、鄉村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從2006年到2010年先後在5個縣市區舉辦了五屆鄉村旅遊節,形成了一批以桂花村、王家山等為代表的鄉村旅遊示範點,促進了全市鄉村旅遊的發展,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和就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不僅如此,近年來,我們還積極依托旅遊景區、城市近郊、農業資源優勢和民俗風情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參觀點,強化推進鄉村旅遊標準化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據統計,全市現有2個"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縣"、16個"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鎮"、26個"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村"、47個二星級以上農家樂/鄉村酒店。特別是為籌備達州第四屆旅遊發展大會而打造的宣漢縣君塘鎮洋烈水鄉景區,將成為達州鄉村旅遊發展的一個標誌性參觀點。目前,洋烈新村已建成,洋烈魚子溪濕地公園建設也已基本完工,洋烈水鄉景區基本建成,為將其打造為省級鄉村旅遊示範區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後,我們將進一步突出以農為本,實施政府主導,推動多元化發展,抓好精品建設,加強標準化管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緊密結合起來,以"特色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為發展方向,積極探索鄉村旅遊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進一步挖掘鄉村歷史文化及民族文化內涵,大力開發鄉村休閒度假等旅遊產品,不斷提升鄉村旅遊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努力開創鄉村旅遊發展的新局面,繁榮農村經濟,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實現"以旅助農,以旅促農、以旅富農",為構建和諧達州,建設小康社會作出貢獻。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朱瑞康儲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