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教青局辦論壇 探討生命教育
【特訊】由教育暨青年局主辦、聖若瑟大學承辦、天主教學校聯會協辦的「2013兩岸四地教育發展論壇——生命教育:與生命同行」,文件倉昨日上午假科學館會議中心舉行。是次活動內容包括主題演講、小組討論、生涯規劃論壇,來自內地、台灣、香港、澳門的兩岸四地專家學者,圍繞生命教育推行與發展情況分享各自的經驗,同時亦對青年的生涯規劃進行探討。研討會昨日上午九時開始,中聯辦文教部副處長曲曉燕、教育暨青年局局長梁勵、副局長老柏生、代副局長梁慧琪、聖若瑟大學大學校長薛沛德、天主教學校聯會會長周伯輝、聖若瑟大學教育學系系主任高安雅主持開幕禮。梁勵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在《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及「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中,把生命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課題,並將相關目標及內容系統地納入小學至高中的「品德與公民」科中。教青局亦將生命教育引入學生校內外的生活中。一方面不斷拓展校內學生輔導服務,著重培育學生心靈,並訓練其生活技能,教導學生肯定自我的生命價值等;另一方面,則重視家長教育,透過系列活動協助家長瞭解子女需要,建立良性存倉子關係。此外,亦與內地、香港、台灣相關機構在生命教育方面保持密切聯繫,加強彼此溝通。論壇邀請內地、台灣、香港、本澳的專家學者進行主題演講,包括香港教育學院副校長李子建、前香港教育學院創校副校長彭敬慈、台灣吳鳳科技大學教授紀潔芳,主要介紹各地生命教育推行與發展情況等。同時,還設有小組討論環節及生涯規劃論壇,供本澳青年社團與各地專家學者交流經驗。聖若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主任何鍾建表示,本澳回歸以來,社會急速發展,社會經濟傾向於旅遊業或博彩業,對青少年的人生規劃有一定影響。雖然相關教育機構及社服團體都在用不同形式推動生命教育,啟發學生思維,但生命教育依舊存在一定的進步空間。他建議有關部門在參考鄰近地區有關生命教育的經驗時,亦應結合本地文化特徵,編寫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教,建立一套更加完整的系統性教育課程,令生命教育的經驗得以傳承。香港教育署前助理署長彭敬慈認為,生命教育有利於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是整個教育系統的最重要的環節。透過舉辦教育實踐活動,令學生主動領悟自身存在的價值,不失為一種教育良策。儲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