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僑文化”為何如此活躍?

斐濟總統、總理在觀看"親情中華"演出後接見藝術團全體演員併合影。"親情中華"走進台灣。"親情中華"在澳大利亞演出。第九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簡稱"九代會")期間,迷你倉筆者仔細翻閱了中國僑聯和各地僑聯的所有資料。它給筆者一個強烈的印象是,從有形到無形,從僑界到非僑界,從國內到國外,僑聯用行動證明,"僑文化"從未離開過我們身邊。記得在2012年4月中國僑聯在山西太原召開的文化工作會議上,中國僑聯主席林軍就指出,"僑文化"的滲透力很強,能影響到海內外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在如此重要的舞台上,我們當然應該有所作為。"他們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可以說,這也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海內外"僑文化"活躍的原因。小僑聯大視野說起中國僑聯,可謂機構小,人員少,這是他們的現狀。但面對國內和海外,他們聯繫著幾千萬海外僑胞和幾千萬國內歸僑僑眷,舞台不可謂不大,聯繫面不可謂不廣,這也是中國僑聯的性質和特點。這樣的舞台,給中國僑聯在文化方面做大事提供了無限的空間。有舞台,有空間,首先需要有大視野。"如果把文化工作的思路僅僅局限在依托僑界開展文藝演出等活動,這肯定是不夠的。"林軍認為,"文化包括人類社會在發展進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弘揚中華文化,必須聯合各方面的力量才有可能做好。"所以,中國僑聯提出了"大文化"的戰略思想。這個戰略思想簡單地說,就是借助社會各方的力量,不斷充實文化工作的載體,開展具有僑特色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各種文化活動。2011年,圍繞著"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國僑聯借助各界力量,舉辦了多場有社會影響的活動。其中有:在澳門舉辦了華僑華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辦了全國僑史學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學術研討會;與寧夏僑聯在北京聯合舉辦了于右任書法展;與西部電影集團公司等單位聯合攝製電影《錢學森》;作為《辛亥革命》電影拍攝支持單位之一,與致公黨中央等聯合舉辦《辛亥革命》電影招待會和海內外僑界座談會。中國僑聯舉辦的"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圖片全球巡展活動,還走進聯合國總部,邀請了聯合國副秘書長、我駐聯合國副代表、外國使節、當地政要以及�多海外僑胞參觀,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在中華文化傳承方面,中國僑聯將華裔新生代學習中華文化作為長遠著眼點,積極推進海外華文教育和僑界青少年交流。多年來,中國僑聯與有關單位合作,在廣大海外僑團和海外華文學校的參與下,連續14年舉辦"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參加人數逐年遞增,海外影響力持續走強。2013年,第十四屆作文大賽共吸引五大洲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萬華人學生參加比賽,50余名獲獎學生及指導教師受邀來中國參加"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獲獎師生夏令營"。林軍指出,要努力把這一活動辦成一個展示海外華文教育成果的盛會,一個編織海內外中華兒女文化親情紐帶的盛會。為進一步推動僑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國僑聯利用自身優勢,整合海內外資源,于2012年11月與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客家足跡行》大型系列電視片。該片採用"紀實+體驗"的"快速紀錄片"拍攝手法,以記者行走體驗的形式,探尋客家遷徙歷史,發現客家文化傳承,以國際眼光、華人視角去觀察這一獨特民系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貌,展現客家人開疆拓土、愛國愛鄉、勤勞刻苦的精神氣質。為做好拍攝工作,中國僑聯組派8個工作攝製組分赴印尼、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毛里求斯、南非、英國、荷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五大洲近20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進行走訪和錄製。2013年4月1日,節目在央視國際頻道一經播出,就在海外僑界引起強烈反響。年鑒是國家和各級機構編纂出版的反映年度工作情況和各方面發展情況的資料性工具書,具有權威性、系統性、科學性、知識性和實用性,具有"資政、教化、存史"的功能。為忠實記錄僑聯事業的新發展、新經驗、新成就,為各級僑聯工作提供理論政策指導,向社會各界展示中國僑聯的突出成績,為中國僑聯的發展存證,中國僑聯已編輯出版《2011中國僑聯年鑒》、《2012中國僑聯年鑒》和《2013中國僑聯年鑒》。為了進一步開展華僑華人研究,中國僑聯于2011年推出"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課題"研究項目,廣招國內專家學者展開研究,這是中國僑聯第一次推出的課題研究項目。開展這項工作,一方面旨在集聚國內僑史學界力量,共同推動華僑華人學術研究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期望能獲得具有較大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的研究成果,繁榮我國社會科學領域,為黨和國家的僑務工作提供決策依據。2011年共25個課題獲得立項,2013-2015年度中國僑聯課題于近期公佈了立項課題名單。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于2011年開始�動"僑史工程",廣泛組織國內外華僑華人研究專家學者圍繞各住在國、各省市區的僑史做一個系統的梳理,並就相關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已編輯出版《貴州僑史》、《浙江華僑史》等。中國華僑出版社在中國僑聯領導下,不斷堅定改革方向,銳意進取,走出了一條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的出版道路。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年在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的排名,已經由2011年的第21位上升至前10位,2012年的出書品種已經突破千種,目前擁有3億元的市場銷售份額。中國華僑出版社還把研究、建立外向型的"走出去"工作機制當作重點來抓。目前已經與香港勤+緣出版社、台灣萬卷樓圖書股份公司、台灣龍文出版社等港台出版單位開展了相關版權和出版業務合作,準備伺機建立海外分社。在做強主業的同時,中國華僑出版社注重文化軟實力潛能的發掘,積極拓展出版產業的邊界,向發展出版實業的戰略目標進軍。中國華僑出版社正與澳門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共同籌備舉辦"亞洲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品投資交易會",展示和推介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的新成果、新方向、新趨勢,多層面地傳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及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最新理念和成功經驗。通過參與籌辦會展,將與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團隊及機構建立深度合作關係,形成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經營競爭能力。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主體建築結構已于2013年1月10日正式封頂,預計2014年竣工。建成後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將以服務國家,服務僑胞,服務社會為中心工作,以收藏華僑華人社會的歷史文物,展示華僑華人社會的產生與發展,宣傳黨和國家的僑務工作方針、政策,針對僑的特點開展文化交流為基本功能。四年多來,中國僑聯的公益慈善工作一手抓慈善,拓展"僑愛心工程"項目,形成了"僑愛心小學"、"僑愛心衛生所"、"僑愛心圖書室、電腦室"、"僑愛心學校校長培訓班"、"珍珠班"、"樹人班"等慈善項目;一手抓公益,以建立公益專項基金為平台,形成了涵蓋科技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低碳環保、應急救難等諸多公益項目。各級僑聯累計接收捐贈(款物)折合人民幣11億多元,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具有"僑"特色的公益活動。尤其是高質量完成北川中學援建任務,新北川中學榮膺"2013年中國建築設計獎",成為全國矚目的抗震救災標誌性建築,成為僑界情系桑梓、和衷共濟、共克時艱的愛心豐碑。通過開展"西部陽光"、"微笑行動"、"愛童中國醫療"、"僑幫僑"等公益行動,創辦"僑愛心365基金",幫助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及困難群�的病患者累計20多萬人次,捐建"僑愛心小學"、"僑愛心衛生院"、"僑愛心圖書室"等265所(個),捐贈圖書200多萬冊,資助教育、文化、體育等公益項目2000多個;"珍珠班"、"樹人班"項目已幫助3萬多寒門學子回到課堂,其中已畢業的1萬多名學生全部圓了大學夢。中國僑聯公益機構及常態項目穩步發展,新成立省級僑聯、地級僑聯基金會15個,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新成立專項基金25支,這些公益專項基金涉及諸多領域,延伸了公益事業的手臂,而且吸引了更多的人直接感受公益、參與公益、奉獻公益。如弘揚京劇國粹、"僑愛心全國少年足球邀請賽"等項目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珍珠班"、"樹人班"等固定慈善品牌;各級僑聯開展的"百僑助百村"和"送科技、送項目、送醫療"等活動,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海外巡演,用盛大的節日歡慶烘托助力公共外交。"親情中華"海外巡演不僅面向廣大海外僑胞,而且力求融入當地主流社會,主場演出外國觀�普遍達到30%或以上,大批政要和各界嘉賓紛紛出席演出現場。如"親情中華"藝術團在美國達拉斯的演出,不僅吸引了當地市長、國會議員和�多知名企業家出席,美國前總統布什也專門發來賀信;"親情中華"在斐濟的演出,總統夫婦、總理夫婦及內閣成員打破外交慣例,同時出席晚會觀看演出。"親情中華"在智利的演出,總統代表宣讀了總統的賀信,有十幾名內閣部長觀看了演出。"親情中華"在烏幹達的演出,烏幹達總理親自出席並致辭。2010-2011年,"親情中華"在美國中西部10個城市舉辦演出,時任駐芝加哥總領事黃屏親臨每一處演出現場,遍邀當地主流嘉賓觀看,並借機遍訪各州政要,開展深入高效的公共外交。他說:"中華文化具有非凡的親和力和影響力,'親情中華'是我開展對外工作的特殊平台。"小群體大胸懷相對於全國13億人來說,相對於其他群體來說,僑界群�人數不是最多。但小群體並非不可以有大作為。近年來,面對海內外僑胞思想觀念多樣化、精神需求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浙江僑聯組織以"親情中華·書畫巡展"為平台,貼近僑胞"送"文化;以"親情中華·文藝巡演"為載體,凝聚僑心"建"文化;以"親情中華·文化尋根"為契機,立足僑鄉"種"文化;以"親情中華·刊網並進"為手段,攜手合力"強"文化,努力探索具有浙江特色、新僑特點的文化宣傳工作新路子,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實現了從"單項突破"向"整體推進"的轉變。2011年5月,省僑聯專門成立了浙江僑界文協,下設僑界書畫院等3個專門機構,發展僑界會員200余名。先後投入50多萬元,興建了僑界文協書畫走廊。省僑聯還專門成立浙江僑界首個文化發展專項基金,首期募集資金500余萬元,組建僑界藝術團,加強中外文化交流。廣東省僑聯和廣州市僑聯聯合舉辦了第五屆(廣州)華人文化藝術節,吸引五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僑胞參加。為配合文化強省建設,廣東省僑聯以文化陣地建設為突破口,推舉出十個"僑界文化交流基地"、十個"僑資企業文化特色之星"和十個"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初步搭建起文藝演出、書畫交流、攝影展覽等僑界文化交流平台。青島市僑聯堅持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中謀劃,在大局中運行,著力唱響"三台戲",即搭台唱戲、同台唱戲、借台唱戲,使僑聯文化工作成為青島市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是中國僑聯開展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文促會目前共有理事476名,包括國內理事99名、海外理事377名。海外自存倉事分佈于80個國家和地區。自新一屆理事當選以來,文促會組織了多項文化活動。2011年6月,文促會承辦的"親情中華"海外僑胞祭祖暨革命聖地紅色之旅活動在甘肅、陝西舉行,海外理事在甘肅天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同時組織安排文化、旅遊、體育、商務會展等重點活動20余項,簽約一批招商引資項目。中國華僑攝影學會是中國僑聯又一重要文化社團,現有會員579人,與世界各地數十個華僑華人攝影團體和�多華僑華人攝影家建立了密切的聯繫。2011年12月,由中國華僑攝影學會、台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牽頭聯合舉辦的《五代同堂——海峽兩岸攝影名家精品聯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中心展廳拉開序幕。影展展出了20世紀以來200位中國老、中、青五代攝影家的200多幅精品力作。展覽從郎靜山大師的《百鶴圖》起始,到宋長青先生的《百麋圖》結束,藉此寓意"百和·百美"。此次參展的作品來自海峽兩岸,既有郎靜山、吳印鹹等老一代大師,也有年僅20歲出頭的青年攝影新銳,從年齡層次上正好可以分為五代,因此冠名為"五代同堂",同時蘊含著期盼兩岸攜手向前,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民族福祉。同月,中國華僑攝影學會、上海華僑攝影協會、美國洛城攝影學會、台灣攝影學會等聯合主辦的2011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頒獎典禮暨獲獎作品展覽在上海舉行。"郎靜山攝影藝術獎"是目前國際上獎項規模最大、獲獎人數最多的國際性攝影藝術獎,該活動得到了海內外廣大攝影團體、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至今已舉辦了五屆,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該攝影展于2012年3月又在美國洛杉磯國際攝影節上公開展出。2012年9月14日,由中國僑聯、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主辦的"親情中華——世界華僑華人美術書法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出席開幕式並剪彩。中國僑聯主席林軍、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趙實代表主辦方講話。60余位專程回國的海外藝術家和數百位國內書畫界、僑界、新聞界人士出席開幕式。此次展覽收到來自國內和海外39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件作品。本次展覽評選出"佳作作品"83幅,"入選作品"193幅。同時還特邀39幅作品參展,其中包括歐陽中石、黃永玉、範曾等大家的作品。趙實指出,中國文聯、中國僑聯在開展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各自具有獨特的優勢,應該以此次展覽為契機,整合資源,加強合作,更好地為廣大文學藝術家和廣大僑胞服務,共同為中華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貢獻力量。2013年10月,由中國華僑攝影學會、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江蘇省僑聯、江蘇省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親情中華——世界華僑華人攝影展》在江蘇淮安舉行,活動得到海內外華僑華人攝影家、攝影團體的熱烈響應和鼎力支持。經過3個多月徵稿,展覽共收到了來自世界五大洲的30個國家和地區海內外華僑華人攝影家寄來的7000余幅作品。來稿作品中既有陳複禮等國際知名攝影大師的經典作品,也不乏國內歸僑僑眷、港澳台胞眷屬、僑聯、僑務工作者的嘔心之作。中國僑聯副主席喬衛指出,攝影這一在僑界中最普及的藝術形式,便於展示僑界攝影家的創作成果,便於傳播親情、友情和鄉情,便於增進與海內外文化人士的聯繫和聯誼,為中華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貢獻力量。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和中國華僑攝影學會作為中國僑聯的重要文化社團,歷經多年打造和完善,已逐漸成為已成為中國僑聯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工作抓手。文化社團通過與地方政府聯合舉辦活動,一方面宣傳了地方政府多年來改革創新所取得的驕人成績,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與海外商貿和人力資源的對接,實現了"文化"效應帶動"經濟"效應,"經濟"效應吸引"文化"效應的良性循環。"親情中華"運行機制日臻完善,項目管理日益規範,社會化運作日趨成熟。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陳邁說:"在梳理'親情中華'活動經驗過程中,我們發現中華文化的海外市場潛力巨大,目前,中國國內並不缺節目資源和專業人才,缺的是促成國內演出團體與國外演出單位對接的中介組織,缺的是承接聯絡、服務保障的國外專業合作機構。只要我們精心編創涉外文藝節目,打造文化交流精品品牌,配合必要的財政扶持,借助社會化運作模式,積極依靠市場的力量,就一定能讓中華文化'走得出、走得遠、走得好 '。"在五年多的探索和實踐中,"親情中華"主題活動已摸索出一條社會化運作的新路徑,即將巡演計劃商駐外使領館,以確定慰問演出和文化交流的重點區域;由中國僑聯邀請國內主要文藝院團選調演員編排節目;由當地多家僑團及專業文化機構、媒體聯合申請承辦;由承辦機構組建活動組委會並招募志願者組織實施;由團組派出單位主要承擔出訪團的國際旅費;由承辦機構通過售票、贊助等方式解決接待和演出場地等費用;由專業團隊推薦和尋找境外合作方,逐步建立與外國知名演出公司的合作關係。在這種運作模式下,將國內資源、僑團資源、境外演出機構資源,較強地整合和搭配在一起,既為國家節省了大量外宣經費,又保證了活動的可持續發展,也更為西方主流社會所接受。2013年11月,中國僑聯主辦的"親情中華·追夢中國"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隆重上演。這次音樂會的舉辦費用由國內兩家頗具實力的公司贊助支持,山東省僑聯、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等參與承辦與籌備,這是"親情中華"主題活動探索社會化運作、整合社會資源、開拓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新模式的重要嘗試。喬衛說:"我們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有效整合國內資源,持續拓展海外發展,推動僑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2013年9月,中國僑聯聯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中國-東盟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文化論壇"在廣西南寧舉行,來自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重要僑領、文化領域專家學者和海外華文媒體、華文學校代表共300余人參加論壇。論壇以"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以僑為橋,搭建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台,交流分享中國與東盟在傳統文化建設的成功做法與經驗,共同探討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問題,對進一步弘揚中國與東盟各民族傳統文化,推動中國與東盟傳統文化的交流合作產生了積極影響。小舞台大演出品牌的優勢和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目前,"親情中華"已經成為僑聯文化工作的品牌,在服務僑胞需求,促進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加強中外友好交流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可謂"功不可沒"。2008年,中國僑聯經過深入調研,決定�動"親情中華"主題活動,其宗旨是弘揚中華文化、慰問海外僑胞、服務公共外交、加強中外友好。五年來,主題活動以親情為紐帶,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以海外巡演為突破口,迅速發展壯大,尤其是"親情中華"海外巡演凸顯綜合性多重成效,有效服務了我國僑務、文化和外交工作的發展。"親情中華"海外巡演行動,堅持高起點、規模化、公益性、常態化,五年來,全國僑聯系統共組織了111個"親情中華"藝術團,赴世界62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城市巡演551場,其中,中國僑聯組派了43個"親情中華"藝術團,在五大洲47個國家和地區的123個城市巡演237場,同時舉辦數百場聯歡交流活動。海外巡演行動受到海外華僑華人的熱烈歡迎。很多僑社團都把"親情中華"藝術團演出的日子作為當年的春節來過,提前一個多月就在當地的華文報紙上大篇幅刊登藝術團的海報和演出信息。一些僑胞居住的城市離演出劇院很遠,但他們還是連夜開車幾百公里趕來觀看。有的還特意請好事假,提前一天就趕到演出城市,生怕錯過藝術團演出。演出開始前,很多僑胞提前3個多小時就來到劇場,熱情地承擔志願者服務。演出結束後,很多僑胞熱情地跑到台上和後台與藝術團成員合影,久久不願離去。藝術團離開劇場時,有的僑胞握著演職人員的手,眼裡含著淚問明年是否還會來。這些感人的場面令藝術團的演員深受震撼和感動,很多演員都提出希望為僑胞加演1-2個節目,致使演出時長經常超出預計。目前,"親情中華"已成為近些年來持之以�,以一個主題在海外到訪城市最多、演出場次最多、現場觀�人數最多的活動項目,受到海外僑胞的廣泛關注和熱烈歡迎,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海外巡演促進了僑社和諧,拉近了彼此距離。每次慰問演出,都有多個僑團在使領館的指導下,共同參與,聯合承辦,經常是一場活動主辦機構超過10家,很多持有異見的具有兩岸三地背景的僑社因此而走到了一起,很多常年不搞活動的僑社團因此而煥發了活力,藝術團的到來極大地促進了僑界的團結與和諧。此外,藝術團的演出還成為海外僑胞溝通交流、共謀族裔發展的大聚會,成為海外僑胞支持家鄉建設和關注祖(籍)國發展的小窗口,成為海外僑胞與國內工商界溝通商貿信息、洽談經貿技術合作的新媒介。"弘揚中華文化、慰問海外僑胞、服務公共外交,加強中外友好"是貫穿"親情中華"系列活動的主題和宗旨,因此主題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具有很強的內涵包容性和外延拓展性。除了"親情中華"海外巡演行動之外,中國僑聯組織開展了"親情中華·世界華僑華人美術書法展"系列活動、"親情中華·世界華僑華人攝影展"系列活動、"親情中華·祖國惦念您"大型春節聯歡晚會、"親情中華·中醫藥海外行"、"親情中華·華文教育講習團"、"親情中華·世博行"、"親情中華·快樂飛行"、"親情中華·追夢中國"音樂會等。地方僑聯組織開展了"親情中華·文化尋根"、"親情中華·魅力國學"、"親情中華·海上律動"、"親情中華·情系海西"、"親情中華·魅力湖南"、"親情中華·美麗海南"、"親情中華·錦繡江蘇"等,內容涉及美術、書法、攝影、綜藝、中醫藥、華文教育、世博會、音樂會、國學、體育及有地方特色的各類活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親情中華已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文藝演出。"林軍說,"其產生的影響和效果是多方面的。'親情中華'系列活動已經成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團結凝聚海外僑胞、彰顯中國文化軟實力和開展公共外交的大舞台。""親情中華"海外巡演影響越來越大,目前中國僑聯幾乎每周都會從不同渠道收到海外僑社團關於"親情中華"海外巡演的咨詢、建議和申請。我駐外使領館及國內有關部門亦對"親情中華"藝術團的演出給予高度讚譽,並表達希望中國僑聯繼續組派藝術團的強烈願望。目前"親情中華"在穀歌網絡關鍵詞搜索中從最初的20萬條猛增到現在的910萬條,"親情中華"的品牌認知度已獲極大提升。很多重要媒體對巡演行動進行了多角度、大篇幅、高頻率的報道。新華社已對"親情中華"慰問演出行動進行了多次報道,認為"親情中華"海外巡演已經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慰僑演出,其產生的影響和效果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多重性,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外交、意識形態、雙邊關係等多個方面,並已逐漸成為彰顯中國文化軟實力和開展公共外交的重要舞台。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