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上海

第二屆傳播與國家治理論壇聚焦媒介生態 微信成網絡輿論最集中平台本報訊 (記者傅盛裕)"2013年的輿論可以概括為另一種國進民退。"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網絡輿情》執行主編祝華新在昨天舉辦的第二屆傳播與國家治理論壇上表示,mini storage一方面,政務微博等"國家隊"崛起,另一方面,微信正取代微博,成為網絡輿論最為集中的平台,"網絡輿論下沉到相對更私密的微信,如果不加重視,社會的壓力就得不到有效釋放。"由複旦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舉辦的傳播與國家治理論壇至今已舉辦兩屆。中心主任李良榮介紹說,過去一年中,互聯網格局迅速變化,為國家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本屆論壇圍繞"政府如何運用傳播手段來更好地治理國家"的議題,匯集業界、學界智庫,共話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網絡信息傳播秩序與國家安全。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重構了國家治理的格局,這已是與會專家的共識。祝華新強調,中國的互聯網輿論出現了分層,不同受�往往會關注不同層次的話題,這也為梳理錯綜複雜的互聯網表達提供了難度。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表示,在眼下"我即世界、世界即我"的受�視角中,包括政務傳播在內的任何一種溝通,都要"以人為本",從具體的受�處找到結合點。受�是誰,逐漸成為傳播與國家治理的出發點。本屆論壇發佈了"新傳播形態下的中國受�"大型調查結果。通過分省多級迷你倉層隨機抽樣的方法,課題組對覆蓋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37279個樣本進行了入戶面訪。調查報告從媒體生態格局、手機使用習慣、媒體可信度、公�階層意識與想象等方面,呈現出受�行為與傳播效果的新特徵、新變化。調查發現,中國的媒介生態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從媒體接觸來看,受�接觸媒體頻率的排序依次為:電視、互聯網、報紙、廣播和雜誌,五類媒體的接觸頻率之比大致為:25︰6︰4︰3︰1(每月天數)。網民平均每天花2.92小時上網。就具體網絡使用來看,頻率最高的前三位行為是"使用QQ、MSN、Skype等聊天工具"、"瀏覽新聞"、"使用搜索引擎"。網民使用網絡的主要動機排名前三位依次是:"瞭解報刊、電視、電台上看不到的話題和觀點"、"獲得一些平常不容易看到的內幕信息",以及"保持自己的社交圈"。調查顯示,受�對不同媒體可信度的評價從高到低分別為:電視、報紙、廣播、網絡和雜誌。受�普遍認為國內媒體的可信度要高于海外媒體。中央級媒體的可信度最高,其次是本地媒體。就消息源來看,受�認為專家學者、記者編輯主持人的可信度最高,其次是黨政官員、普通百姓和民間評論人士。在受�深度介入互聯網的情況下,祝華新預計,新聞客戶端將在明年成為新聞輿論場的最大看點,其中主流媒體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國新聞客戶端數量已超過3萬,一些客戶端安裝量已突破1億。文件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