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今日報章頭條摘要(09:15
9年後訪港客破億超負荷、警靠聲捉無間道、居屋2019起大增,成為本港報章的頭條新聞。《明報》報道,內地湧港旅客令本港旅客人數不斷創出高峰,政府預測,2017年訪港旅客會升至逾7000萬,較現時的5400萬人次大增三成;至2023年更升至超過1億人次。報告評估本港的旅遊景點、口岸設施及交通等,大致能應付旅客增長,只是酒店供應將持續緊張,而不斷增加的旅客,確超出了市民的心理承受能力。不過,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說,不會為旅客人數設限,但承認旅客增長對民生有影響,「可能坐地鐵要等多一班車」。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有關報告沒顧及港人對內地客的負面情緒。《信報》報道,內地旅客逼爆市區,引來不少港人反感,但政府新鮮出爐的《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認為,即使2017年訪港旅客人次逾7000萬,本港的旅遊設施、出入境口岸及公共交通等配套方面,仍有能力應付需求。不過,最大爭議的水貨客問題,報告竟然稱與接待能力無關,無半點�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昨天承認,旅客增加會影響市民生活,「可能坐地鐵要等多班車」,惟應考慮旅遊業帶來的經濟利益。他又稱,當局無意為訪港旅客設上限,以維持本港自由出入境的原則。《大公報》報道,由於旅遊基建、口岸設施等不斷擴展,報告認為本港接待能力不成問題。不過,酒店房間供不應求,現已獲批的99個酒店項目就算如期進行,3年後即使增加1.倉6萬個房間,全港也只有8.4萬個,酒店房租有加價壓力。政府決定暫不擴大「個人遊」城市及一簽多行安排,但也不會為訪港旅客人數設限。《文匯報》、《成報》、《南華早報》亦是以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為頭條。《星島日報》報道,為滿足本港未來10年的房屋供應指標,《施政報告》提出適度地提高本24小時迷你倉發展密度兩成。發展局長陳茂波表示,有關安排並不適用於新界東北和洪水橋等發展區,但計劃在本年度的賣地表內抽起一些尚未出售的土地,希望可以重新審視其發展密度,倘若能克服交通基建、環境、供水排污等問題,會通過城規程序加大發展密度。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則表示,本港在5年後需要興建多達20萬個公營單位,較未來5年增加一倍半,估計過程需要面對五大挑戰。《蘋果日報》報道,一宗惡意虛報案令沙田警署掀起捉拿「無間道」風波!沙田分區巡邏小隊本周三參與屋�掃賭聯合行動時,有神秘人致電「999」聲稱有人在屋�郵局外(賭檔附近)打架受傷,警派員到場,驚動部分賭客。沙田分區指揮官疑有人通風報信,根據虛報者錄音片段,勒令40名警員錄下相同內容,憑聲音比對試圖抓出內鬼。《新報》報道,「擲骰仔好過起屋仔」!銀娛股價不斷破頂,造就大股東兼主席呂志和身家暴漲,彭博根據上市公司估值,呂志和的身家升至296億美元(約2309億港元),以1億美元(約7.8億美元)的微弱多數,壓倒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晉身彭博億萬富翁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的新亞洲首富。另外,呂志和在全球富豪榜排名亦升至第21位,力壓排在第22位的李嘉誠。《經濟日報》報道,為協助市民置業,港府銳意大增公營房屋的數目,其中供市民上車的居屋數量,推算自2019年起5年內將有多達6.8萬個單位落成(粗略平均每年逾1.3萬個),較2014年起的5年大增5倍,料最快於2017年可售樓花。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形容,要達至目標,挑戰非常大,相信加建居屋令有意置業港人受惠;對於市場關注大量居屋供應可能影響樓市,張炳良強調,政府會因應市場轉變靈活調整供應。(即時新聞)迷你倉旺角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