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尋回遺失的美好

  編者的話:從以"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迷你倉到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核心的美麗鄉村建設,十年間,奔跑于中國城市化浪潮中的浙江,用自己的理念和行動,堅持不懈地探索鄉村復興之路。"鄉村為何要美麗,鄉村如何更美麗",把這樣的疑問交給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導者和參與者,答案或許更有說服力。  我與美麗鄉村結緣,已有十個年頭。若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建設美麗鄉村,我無需給你講政策文件,就說說八年前的幾個小故事。  桐鄉崇福鎮聯豐村,有個叫三後塘的自然村,隨意排入河�中的豬糞竟有三尺厚,人們戲說,小孩可以踩著糞便過�。驚奇之下,我跟同行的人說,這裡不如改名叫"三厚村"算了;在洲泉鎮的夜明村,我遇到了一名新娘,她告訴我她從城里買來了珍珠霜,沒用幾天居然有了臭蠶蛹味,因為村里家家"剝絲綿",並直接將臭水倒進河里;在石門鎮民聯村,各色廢棄塑料袋被風沙刮向天空,凌亂不堪。  這還是我兒時記憶中的美麗鄉村嗎?絕不是了。那時,我沉醉在名曲《春江花月夜》中,覺得那才是美麗鄉村應有的意境。所以,建設美麗鄉村,就是找回曾經遺失的美好。  美麗鄉村,美就美在她的"參差不齊"。所以自存倉建設美麗鄉村不能"一刀切",不能搞大拆大建,而要應地制宜,逐步還原江南水鄉的歷史風貌,再慢慢融入時代新元素。  同樣,建設美麗鄉村,不僅僅在於掃掃地、灑灑水。雖然桐鄉的鄉村已從臭水、臭氣中解脫出來,但還必須激活文化因子,找回活潑的生活方式。在桐鄉,散落在鄉間的名人故居、非遺文化、集市遺存、古建築、工業遺址等等,許多歷史文化碎片被拾掇起來。古時因水鄉集市繁華的海華村,如今5座古橋被保護起來,只為農民延續小時候橋上乘涼、橋下摸螺螄的生活。  眼下,桐鄉正在傾力打造中國旅遊第一大縣,美麗鄉村建設與此同行。114個純農村行政村,依托"一村一品"特色村域經濟發展模式,助力旅遊業發展。我常向人這般描述:迎著涼風,走進以休閒觀光為特色的屠甸鎮匯豐村,可見遊客在新村河�邊垂釣;追著晚霞,來到石門鎮殷家漾村的梨園,但見樹枝上掛滿果實,遊客在林間採摘,不亦樂乎。  建設美麗鄉村,桐鄉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此刻我的內心十分堅定:以深厚的水鄉文化為底色,以生態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鄉風美為墨彩,為桐鄉繪寫出一幅田園牧歌式的美麗畫卷。  來信者:桐鄉市農辦副主任 汪明富  送信人:市委報道組 張潘麗 記者 陳培華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