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自貿區成撬動中國經濟新支點

9 月29 日,mini storage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大量的研究報告賣力地分析這一試點對2013 至2014 年GDP 增速的影響,以及哪些股票值得關注;但實際上,短期內自貿區對經濟增速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對相關股票的炒作也可能是暫時的。上海自貿區的真正意義要比其在短期內對經濟和股市的影響重要得多。由市場化至國際化回顧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改革歷程,最少有兩個里程碑式的事件。1978 年年底開始的農業包產到戶試驗,開�了中國經濟市場化的序幕;隨後展開的一系列改革,比如成立經濟特區、國有企業改革、價格體系改革等,都與之一脈相承。第二個里程碑則是中國在2001 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如果說之前的改革令中國經濟開始走向市場化,那麼,加入WTO 不僅促使市場化得以深入,更是推動中國經濟走向國際化。WTO 成就了中國的製造業,令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自貿區的試驗則將極大提升中國的服務業,從而令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實現升級和轉型。我們認為,在多項改革之中意義最重要的是兩類。首先是通過實行「負清單」實現民營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國民待遇」,使不同所有制企業可以平等競爭。所謂「負清單」是指除了一些紅線不能觸碰(如賭博、色情服務和走私)以外,其他未被禁止的、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探索均可以嘗試。第二是服務業的開放,特別是金融領域的開放。包括允許設立民營銀行、建立境內的「迷你倉岸市場」等措施將推動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同時,在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都有相當大程度開放。這些舉措在經過試驗後,完全可能在全國其他地方推廣。行政改革試驗室自貿區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於探索政府在市場經濟中如何發揮管理職能的新途徑。中央已明確要求上海市政府不干預市場運作,讓其自由發展。目前已有12000多條行政法規被取消或即將被取消,這是新中國歷史上最大膽的一次市場化改革嘗試,同時也是一次金融市場的開放試驗。目前已有6 家全球對沖基金獲邀進駐自貿區並獲得少量初始額度;此外,資本賬戶監管也有望放鬆,其中包括資金流動、一級市場活動及外�結算等。上海自貿區絕不僅僅只是另一個促進出口的自由貿易區,或是一個外來務工者集中從事進口零件加工生產的工業園區。它是一個行政改革的實驗室。33 年前,鄧小平在香港附近一個沒落貧瘠的漁村,找到了一個用以撬動了中國經濟槓桿的支點;12 年前,鄧小平的後繼人在WTO 再次找到了另一個槓桿的支點,並以此撬動了中國的製造業。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國已竭盡所有努力,想盡一切辦法在前人的試驗模型中尋求增長,但是靠以往試驗所汲取的改革紅利極近枯竭,新的環境急需新的發展模式。從這次貌似尋常的上海自貿區試驗中,政府或許能夠再次找到一個撬動中國經濟槓桿的支點。蔣凡摩根大通私人銀行亞洲區首席投資策略師陳東摩根大通私人銀行中國經濟師蔣凡、陳東文件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