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爆燃事故調查 三個追問

本報記者 楊志錦 宋江雲實習記者 馬永濤 北京報道距離"11.22"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別重大事故三天後,儲存25日上午,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全體會議在青島通報稱,事故已造成55人遇難、136人受傷、9人失蹤。目前初步查明,事故基本原因是輸油管線漏油進入市政管網導致起火。新華社消息稱,事故調查組組長、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樑指出,這次損失慘重的事故暴露出的突出問題是,輸油管道與城市排水管網規劃佈置不合理;安全生產責任不落實,對輸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後的應急處置不當,未按規定採取設置警戒區、封閉道路、通知疏散人員等預防性措施。"這是一起十分嚴重的責任事故。"楊稱。25日調查組會議還部署,立即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以油氣管道、城市管網等為重點的生產安全和公共安全專項整治。爆炸前的七小時11月22日凌晨3時許,中石化位於青島市黃島區齋堂島街的管道泄漏;七小時後,管道爆炸,五千余米的道路受損,55人在爆炸中殞命。這將近七小時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青島市政府及中石化究竟採取了哪些應急措施,尚不明朗。23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出這一疑問,但是青島市政府副秘書長郭繼山並沒有正面回答此問題,"十點半爆炸後才知道漏油的事情。"他說。青島市消防支隊副支隊長田洪星24日也表示,消防人員在當日爆炸之後才接到通知趕往現場。22日上午7點左右,事故地點附近華歐北海花園小區有早起的居民介紹當時已經聞到濃重的油氣味,並看到齋堂島街北段上已經停放著三輛工程車,齋堂島街上封閉了幾百米,但是並未疏散人群。青島市環保局副局長陳寧24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3日凌晨5時,黃島區環保局接到區應急辦的電話並派出工作人員趕赴碼頭,"我在當日上午7時左右接到黃島區環保局電話,市局工作人員在當日上午八點左右趕到現場。"她說。青島海事部門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中石化未在漏油第一時間報告海事部門,在輸油管線漏油事件發生近4小時,海事部門才接到青島港務局和麗東化工廠的漏油事故報告。青島海事局現場工作人員稱,22日上午,就在他們全力組織清汙的時候,在10點多,忽然看見汙水管里有明火出來,火很快就燒到了海面上。交叉的管線責任11月23日,中石化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闢謠稱,原油泄漏管線已使用27年,經現場認真核實,原油泄漏並爆燃管道系"東黃複線管道",而不是此前傳聞的"黃濰管道"。東黃複線管徑711毫米,1986年7月建成投產 ,管道長248.52公里 ,年輸油能力1000萬噸。然而,東黃複線曾是國內管道行業的技術樣板,獲得過中國管道設計的最高獎。公開資料顯示,1986年建成的東營至黃島輸油管道複線工程,是中國管道實現密閉輸送、自動化管理的標誌性工程。它的建成,使我國管道建設達到了國際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水平,獲得了中國管道設計的最高獎——國家級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據濰坊市環保局網站信息,東黃線、東黃複線和東臨線均在山東省境內,由於近些年來山東省經濟快速發展,原本管線所處的郊區現在變為繁華城區,建築密佈,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陸續被占壓,導致管道無法搶維修,即使一些沒有占壓的建築物也離管道較近,無法進行管道防腐層大修,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有的樓房離管線距離不足5米。"黃島區擠佔現象較輕,高密等地比較嚴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儲運分公司有關負責人當時表示。按照2003年發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範》中規定,原油管道與城鎮居民點或獨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離不宜小于15米, 按照新標準,原油管道與城鎮居民點或獨立的人mini storage密集的房屋的距離不宜小于30米。郭繼山23日指出,漏油管線與居民區、民用設施距離符合國家設立的標準:出事故的原油管道與居民區實際已經超過30米的安全距離,爆炸的初步成因是原油管道漏油進入市政管網導致起火,市政管網管道與居民區的距離不受制參照30米的安全距離標準。此外,管道的交叉也被認為是可能的安全隱患。本報瞭解到,在道路交匯口實現輸油管道和市政管網的分開是必須的。一般來說,雨水汙水管道應該置於上層,如果將其下臥,汙水和雨水就無法順利排出。現場來看,爆炸的地方並沒有這樣設計,輸油管道垂直于下水管道,二者是交叉的。參與救援的中石化工程師也透露,從現場來看,在齋堂島街與秦皇島的路口,市政管道和輸油管道實際上是交叉的,輸油管道懸于地下水道之間。本報記者在現場也看到,漂浮著石油的黑色水流從已經爆裂的輸油管道下面流過。據在現場參與市政救援的專業人士對本報表示,市政管網和輸油管道在平面上交叉很正常:市政管網基本沿道路鋪設,在道路的交叉口和輸油管道在平面上出現縱橫交叉難以避免。"一般而言,修建輸油管道時都會用瀝青在輸油管道周圍塗一層防腐劑。如果石油發生泄漏,管道僅僅是開口的話,則採取焊接措施;管道如果泄漏嚴重,則會更換管道。"前述維修人員表示。隱患與應急就中石化青島輸油管線爆炸的原因,11月25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工程系教授李玉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說,管道泄漏的原因很多,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需要考慮所在地址環境和油品質量的因素,加之東黃複線使用時間較長,出現腐蝕狀況的可能性也比較大。至於公�普遍關注管線是否超齡使用,上述專家表示,管線壽命會因為具體環境的影響而不同,但普遍的設計時間是在三十年左右。曾經參與過大連輸油管爆炸事故調查的專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工程系教授何利民對本報表示,目前我國對管線壽命沒有明確規定,新管道也可能會因為地下穿孔或者第三方破壞等原因出現泄漏,"有些老管道,像最早的(上個世紀70年代建設)的八三管線,大慶-秦皇島-大連線目前仍在運行"。關鍵還是要看泄漏後企業自己的應急規範是否做到位。上述專家還稱,管道是定期更新的,需要在管道裡面進行內檢測,檢測剩餘強度和剩餘壁厚,需要做腐蝕點的評估和檢測,然後判斷能不能繼續使用管道,現在來說,對管道危害最大的是第三方破壞,比如說偷油,工程施工,管道自身的損壞比例比較小。據參與維修輸油管道的一中石化人員也表示,管道漏油是經常發生的事,閥門鬆動、偷石油等都會導致漏油,但是沒有碰到爆炸的先例。事實上,在多年前,中石化就意識到東黃複線存在的隱患,並對部分管段進行改造。2007年的公開報道稱,東黃複線管道日常維護困難,存在停用可能。之後,中石化管道儲運分公司也曾在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發佈《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東黃(複)線、東臨線隱患整治工程環境信息公告》,稱"原本管線所處的郊區現在變為繁華城區,建築物�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陸續被占壓,導致管道無法搶、維修,即使一些沒有占壓的建築物也離管道較近,無法進行管道防腐層大修。"現實中這種民房建在管線安全範圍內的情況在國內也較普遍。何利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在沿海等人口稠密的地區,建築民房在管線範圍內很常見。"雖然有國家管道法,但是地方在建房的時候並不會嚴格遵守",這次事故最大的教訓,就是企業和政府怎麼建立一種聯動機制來面對以後可能增多出現的這種狀況。"管道泄漏了第一時間要報告給哪級政府?採用什麼方案?企業有自己的應急預案,但是和政府的聯動還是比較少,雙方的溝通比較少。"(編輯 衣鵬 張凡 申劍麗)self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