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江西“二姐”上熒屏被譽中國版《阿信》我省首拍本土農村婦女勵志劇《油菜花香》

"江西文化產業再添新名片。"29日,迷你倉最平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由中央電視台、江西省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攝製的30集電視連續劇《油菜花香》,已在深圳衛視首播,並將于2014年8月在央視開播。該劇是江西首拍的本土農村婦女勵志劇。作品根據我省著名作家周亞鷹創作的報告文學《二姐》改編製作,被譽為中國版的《阿信》。29日,原創周亞鷹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講述了把"二姐"搬上屏幕的幕後故事。■記者洪懷峰、陳宸/文(圖由採訪對象提供)堅強的二姐"這部電視劇,取材來源於我二姐的真實故事。"周亞鷹談起二姐,似乎有說不完的故事。他說,家中有5個兄妹,貧窮與飢餓是他揮之不去的記憶。"父親在那段特殊的歲月,被誤打成'反革命',母親疾病纏身,得了腎炎。"周亞鷹說,那時他才兩歲,由於糧食緊缺差點被送人。當時二姐正好18歲,果斷反對將兩歲的他送人,並主動為母親分擔生活壓力。周亞鷹說,二姐背負的苦難太多太重,但她一直與命運抗爭。二姐結婚後與丈夫賺了些錢,成了當地首個萬元富,但是人生無常,造化弄人。不久二姐患上了骨癌,二姐夫患上了肺癌。"為了治病,把家里所有的積蓄花光後,二姐夫還是走了,留下5個孩子給二姐照顧。"周亞鷹說,當時最小的外甥只有6歲,但是二姐沒有接受別人的救濟,沒有改嫁,更沒有將孩子送人,而是通過繡花、在路邊賣菜等辦法維持生活,把5個孩子培養成才,有的成為國家優秀老師,有的成為醫生。《我是城管》走紅促《二姐》搬上熒屏周亞鷹介紹,一直以來,他對二姐心存感恩。"我喜歡文學,所以我利用自己的特長,寫了一篇散文《二姐》,後來改成了2萬字的報告文學。"周迷你倉鷹說,其實《二姐》在2006年就發表了,但讓他真正被讀者所熟知的,就是他創作的《我是城管》。"在2012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上,我憑借《我是城管》,獲得了年度關注率最高的'精銳獎',並在北京舉辦了'周亞鷹散文作品研討會'。"周亞鷹告訴記者,隨後有很多影視公司紛紛找他要把《我是城管》拍成電視或者電影。但知名影視運作人、上饒特殊引進人才徐知音主動找到他,要把《二姐》拍成電視劇。徐知音有幾個理由:首先央視與各大電視台,鮮有播出南方特色文化背景的女人戲;其次,這是首部改革開放後,以南方農村婦女為主題的勵志劇;另外,這是傳遞正能量的女人情感戲。"她的真誠,她的專業,打動了我。"周亞鷹說,正是《我是城管》的走紅,才促成《二姐》拍成電視劇。《油菜花香》成江西文化產業新名片周亞鷹介紹,他與徐知音找到了著名編劇廖欣。經廖欣改編,《油菜花香》成為一部以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為背景的農村年代戲,以女主人公周英為代表的一批農村小人物與命運抗爭,充分體現了人性的光輝。有專家將此劇譽為"中國版的《阿信》"。"這部江西本土30集電視連續劇《油菜花香》已于11月23日在深圳都市頻道首播,收視率連創新高,現在此劇被列為申報江西省'五個一'工程獎的立項項目。同時也已申報電視飛天獎和金鷹獎,並將于2014年8月至12月在央視開播。"周亞鷹告訴記者,現在江西正在做大做強文化產業,而《油菜花香》已成江西文化產業新名片。該據的拍攝地玉山縣雙明鎮漏底村,現在已經被保護起來,很多影視大腕與影視製作中心打算把這裡當成拍攝基地,這必將帶動江西的文化、旅遊等產業發展。儲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