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內銀賺錢一流 風險隱患燙手

「內銀賺錢一流,mini storage風險隱患燙手」,十二個字可刻畫內地銀行現狀。已公布第三季業績的十五家上市銀行,粗略統計的前三季共實現淨利潤六千九百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約三成一,當中有十二家增長超過三成。五大國有銀行工農中建交淨利潤,農行以同比增幅四成三領先,其他保持在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之間。同期,滬深上市的一千九百一十七家企業,平均淨利潤增長一成八,當中約三分一企業出現下滑。企業比企業氣死人,內地銀行賺錢就是這麼牛。查實賺錢法門主要是淨息差,十五家上市銀行淨利息收入增幅,平均為百分之三十一點二;五大國有銀行淨息差收入佔總營收逾七成五,總計股份制銀行的淨息差收入佔總營收更高逾九成。此外,「掠奪性」的中間業務也在快速增長。要問甚麼造就了銀行高淨息差收入?政策。對銀行強力的政策保護,打造了賺錢一流的銀行,這一切假金融危機下保障金融安全之名而行,實則構成了對企業及存戶的掠奪。由於強力的政策保護,不管以往內外經營形勢多麼惡劣,內銀都能保收。○八年是上市企業業績備受次按危機衝擊的年份,當年一千六百多家上市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滑了約一成六,但同期十三家主要上市銀行實現利潤同比增長約三成二。銀行與企業業績天與地般的差異,恰恰是利潤轉移的體現,也顯示了銀行高利潤,其實令經濟更失衡造成傷害。這種強力的self storage策保護,很快衍生了負面作用。內地銀行逐漸滋生驕橫風氣,顛倒了服務關係,銀行成了大爺,客戶成了孫子,求告貸款須低聲下氣,放貸則藉收費加諸盤剝搜刮。變本加厲的是,賺錢一流的業務做下來還不夠喉,更要乘信貸緊張「趁火打劫」,明目張膽地大做表外業務賺快錢。直到形勢轉變風險浮現,監管當局才收緊了銀行的胡作非為,清理違規業務,以冀控制信貸泡沫風險。在清理「四萬億」後遺的當下,風險日漸顯山露水。其一,不良貸款額及不良貸款率雙升。隨�較早時經濟下滑,不良貸雙升盡可預期,問題在於恐防銀行遮掩或淡化,多數銀行高層都強調情勢可控,但地方債可能造成的不良貸,還在雲�霧�說不清,憑甚麼敢說可控?加上銀行為粉飾盈利,有少報不良貸減少撥備或撇帳的動機,市場不能不懷疑,銀行不良貸仍可能是筆糊塗帳,實際比現時知道的更多。其二,銀行面臨存款流失。據透露,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十月份存款流失高達約一萬三千億元,原因來得不明不白,但後果則明明白白,就是實體層面的流動性緊張,十月四大行新增貸款僅約千億,與年內最少的二月份六千二百億元也遠遠難比。新增貸款減少,是銀行未來盈利降低的隱患,加上利率改革啟動,未來銀行那種風光日子將逝去,難以再像某些高管所言「躺�也能賺錢」,銀行要麼盈利水平大「降呢」,要麼爆出體內隱患,都是壞事在前面。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