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溫州 美麗浙南水鄉的鄉村巡禮
溫州 美麗浙南水鄉的鄉村巡禮 文 劉梅 有人說溫州是一個 "地理王國",迷你倉因為它囊括了高山的巍峨、大海的繁華、平原的包容和丘陵的多姿。多元的山水構成,讓鄉村情韻別致,豐富多彩。 的確,走進這片生機盎然的浙南水鄉,你可以領略多種鄉村風情。 山是綠的,水是碧的,海是耀眼的奪目。滿目清新中,一顆心也隨之柔和、暢爽起來。水以直白的方式接納你。溪水的潺潺,河流的淙淙,瀑布的嘩嘩,還有大海深沉包容的濤聲,讓人明目洗塵、振奮身心。各類型的鄉村就散落在這神奇的水岸景觀中。它們或斟滿文化的瓊釀,或盛滿產業的果實,以潔淨、嬌豔、富饒的氣象,擁抱大山。一幅漁歌唱晚、各得其所的生態長卷在鄉村展開。 2003年,溫州根據全省統一部署,實施建設"千村整治萬村示範"工程,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11年在深化"千萬工程"成果的基礎上, 溫州全面推進建設美麗鄉村。溫州成功創建美麗鄉村精品線20條,泰順縣、文成縣、永嘉縣相繼斬獲"全省美麗鄉村創建工作先進縣"稱號。鄉村建設如何提升檔次,彰顯特色?溫州的實踐值得思考。美麗實踐1——提升鄉村美感,尋回久違的美學 【關鍵詞】優布局 美環境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說:"姑娘心裡最珍視的東西是自己的美貌。"這句話對鄉村建設亦有啟發。人們眷戀鄉村,是因為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曾經溫暖我們的記憶,治癒我們的心靈。因此尋回鄉村的美學、續顯鄉村的美麗,是溫州實踐不可或缺的一環。 由於自然環境多種多樣,溫州傳統村落小集聚、大分散的格局十分明顯。加之,民營經濟起步早,家庭小工業遍佈城鄉。溫州要提升鄉村美感,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如何優化布局,解決村莊聚落數量多、規模小、分佈散、半城市化突出的問題。二是如何美化環境,塑造更加清麗的山水、村莊。 2011年,溫州按照構建大都市的要求,堅持城鄉一體化,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編制中心鎮"1+X"規劃,促進產業、人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向中心鎮集聚。同時大力推進農房改造集聚。2011年至今年9月,溫州累計實施農房改造集聚建設農戶26萬多戶。 通過加快縮並自然村、搬遷空殼村偏遠村,溫州的鄉村布局明顯優化。 如今,溫州11個縣(市、區)全部完成規劃編制。各地明確了縣域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題、重要節點和建設時序、保障措施。永嘉縣是"山水靈韻、桃園楠溪",文成縣是"劉基故里、秀美鄉村",洞頭縣是"桃源洞頭、風情漁村"……這些主題或與地域文化一脈相承,或與山水特色巧相呼應,名稱別致,叫法飄逸,是溫州美麗鄉村精緻的名片。 在素有"永遠的山水詩,最美的桃花源"之稱的永嘉縣,當地政府抓住楠溪江獨特的山水風光和�多歷史文化村落,構建"一鎮一特色,一村一景觀"的建設格局。溪口村像楠溪江畔的一縷沉香。屋前有河,屋後有院。樸素平實的明宅建築把人們帶入了"朝看煙起霧落,暮踏田埂灘林;與天籟廝守,野趣相伴"的古意鄉村。嶼北村似石頭上開出的灼灼蓮花。沉穩的石頭房有半人高的石頭圍牆。搭一架鄉村常見的絲瓜、豆棚,栽兩株芭蕉、翠竹。每當一陣小風拂過,疏朗別致的風情構成了"嶼北印象"。蒼坡村是一本翰墨清香的線裝書。整個村落以文房四寶布局。筆架山、"筆街"、"硯"、"墨錠"、"紙"和"墨跡"……鄉村資源的靈活整合形成了濃濃的書香氣息。 在有"劉基故里、養生福地"美譽的文成縣,"四帶景觀"構成了美麗鄉村"串點成鏈"的特色模式。"雲江秀水閑情帶"以休閒旅遊、農業觀光、紅色文化為主題,串聯飛雲江、紅楓古道、紅色革命文化等資源。"山水奇觀尋幽帶"依托交通、森林公園、景區以及�鄉文化,打造現代觀光農業和自然休閒旅遊。"劉基故里民俗帶",結合劉基故里、劉基廟等歷史文化遺跡和龍麟源等景區,大力發展農業精品園和示範區。"玉泉僑情楓彩帶"以僑鄉文化為主要特色,鞏固美麗鄉村創建的長效機制。 當"一縣一主題"、"一地一特色"的鄉村布局初具雛形,如何"梳洗山河繪錦繡"成為提升鄉村美感的第二道考題。 萬事須邏輯。溫州以"整體推進-專項突破-抓住重點"的思路探索解決。 把"百千工程"作為全面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的基礎,溫州在"面"上整體推進村道硬化、垃圾收集處理、衛生改廁、汙水治理、村莊綠化"五大"項目建設。完成村莊環境整治4311個。 與此同時,溫州在"線"上、"點"上大力推進"四邊三化"、"清潔鄉村"、"黑臭河"、"垃圾河"治理等專項行動。由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牽頭抓落實,實行定期考核、排名通報、末位約談、媒體監督、社會參與等辦法。溫州"各個擊破",大刀闊斧地解決農村環境"髒亂差"和違建等難點。 如今,連綿城鄉的公路邊、鐵路邊變得乾淨整潔,河邊、山邊變綠變美。溫州農村的環境面貌有了徹底的改善。 走進洞頭縣—— 人們驚嘆寮頂村居然可以如此乾淨!節能路燈和多功能垃圾箱覆蓋全村。白柵欄內,桃色的三角梅和金色的桂花樹相映成景。晚風拂面,空氣里流動著青草和桂花的香氣。地面沒有任何垃圾。由亂竹林改造成的生態停車場,如今整齊地排放著車輛。家家戶戶種植花卉。柔和的月色下,蜿蜒的村道和圓頂的農房將鄉村襯托得溫柔迷人。 據當地農辦介紹,寮頂村是我省首批89個"森林村莊"之一,近年來鼓勵村民主動參與村莊保潔。村里除安排專業保潔員外,還自發成立了"老年人協會"。人人志願潔化村莊。從村長到村民,大家養成了"見到垃圾就撿"的好習慣。 在白迭村,昔日交通閉塞、環境髒亂差的海島"小山村"變身生態農莊。村子的入口可見一個獨具創意的"生態公廁"。它披著黃澄澄的毛竹片,遠遠望去,和小橋、流水、田園風光融為一體。 當地居民透露,這個公廁原本是一個普通的旱廁,髒兮兮的外牆、撲鼻的惡臭,讓過路的群�敬而遠之。自創建生態鄉村以來,村幹部帶領村民對旱廁進行改造。如今的"生態公廁"不止外表美麗,內部還安裝了沖水裝置,用水全部引自山水。通過高峰時段自動沖水、低峰時段手動控制,這座公廁真正實現了省電節水的生態目標。 白迭村的村支部書記林寶民介紹,除了"生態公廁",村里還有"生態垃圾屋":屋內安裝自動消毒裝置和殺蚊、照明兩用節能燈;垃圾經過消臭殺蟲後,再無異味。林書記說:"整個垃圾屋最環保的設計在於對垃圾滲漏液的處理。垃圾屋的左側設一汙水處理池,垃圾滲漏液可直接排入,避免產生二次汙染。" 目前,此項汙水處理工程在白迭村實現100%的納管率。村內地面"潛伏"著不少為防止颱風和垃圾汙水下滲的地埋式垃圾桶。隨處可見普及低碳小知識的宣傳牌和太陽能環保路燈。秀美的鄉村風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和攝影發燒友慕名前來。 特意趕來取景拍婚紗照的新人說:"在朋友微信圈看到了白迭的照片。山頭火紅的楓樹暈紅了天空。果園里柿子、柚子隨風搖曳。山頂上還有一座座白色的風車優雅地轉動。田園特色的樟樹小廣場……白色勾邊的石頭房……想不到海島竟有如此美麗的鄉村!" 2012年,為重點解決農村汙水治理問題,溫州實施珊溪水利樞紐水源地人口統籌集聚和水源保護"五大工程"。決定用5年時間,投入16.3億元,實現水源保護區人口生態搬遷3.9萬人。全面開展"生活汙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畜禽養殖汙染治理、主要支流生態保護與修復、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和預警體系建設"五大工程。截至今年9月,溫州已累計投入5億元。文成、泰順兩縣共關停搬遷畜禽養殖戶2258戶,拆除養殖場65.4萬平方米。生豬養殖當量從20多萬頭,銳減為1.48萬頭。原計劃5年的畜禽整治工作任務,已提前三年半基本完成。 文成縣農辦(農業局)副主任、副局長劉少彬說:"黃壇坑溪的治理,關係到溫州500萬人喝水的問題。以前由於生豬養殖數量多和汙水處理不徹底,黃壇坑溪變得又黑又臭,令人擔憂。現在通過關停、搬遷這一帶的大型生豬養殖場,在剩餘養文件倉場附近安置汙水處理設施,整條溪水已由劣V類水提升為V類水。溪水漸漸清澈,人們聞不到異味,還能在溪中見到魚蝦。" 據瞭解,目前溫州已建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行政村2481個,占應建行政村的63.4%。面對農村汙水治理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等問題,下一階段,溫州將以治水為突破口,重點打造浙南水鄉的美麗家園。美麗實踐2——豐富鄉村內涵,"內外兼修""形神皆美" 【關鍵詞】強產業 顯文化 歌德說:"外表的美取悅一時,內心的美經久不衰。"溫州堅信一種理念:真正美麗的鄉村建設,不應該體現為一幅畫,而是一種極其豐富的體驗。這種體驗包含多重內涵,有產業的、有文化的,還有城鄉生活的互動互往。唯有如此,人們才能對鄉村"一見鐘情"、"二見傾心"、"三見懷戀"。 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溫州以強產富民、彰顯文化魅力作為豐富鄉村內涵的重要途徑。產業是鄉村內涵的底氣。溫州堅持一、二、三產業聯動,力促農民增收致富。 以農業"兩區"建設為主要平台,溫州大力推進土地規模流轉,引導工商資本反哺農業。農業產業發展得到了全面提升。以樂清縣鐵皮石斛產業為例,工商資本下鄉,不僅為傳統的鐵皮石斛加工送去了資金,還帶去了技術、市場、經營理念和信息等多元要素。靈峰景區林地的仿野生原生態鐵皮石斛種植基地,讓當地產業徹底走出了原材料不足的困境。鐵皮石斛發展的產業曲線,由低端代加工向科技型、規模型"上揚"。 2010年至2013年,溫州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農業"兩區"建設資金9.05億元。截至9月底,溫州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237個,面積28.75萬畝;建成現代農業綜合區3個、現代農業主導產業示範區19個、特色農業精品園159個。園區建成數名列全省前茅。 走進瑞安市雅林現代農業園,占地15000平方米的熱帶植物園,引進了光棍樹、狐尾椰子、蓮霧、菠蘿蜜等熱帶植物兩百種。它們和鳶尾、鶴望蘭、彩葉草等草本植物搭配種植,是目前我省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熱帶植物園。遊客漫步其間,感受奇瓜異果的香氣、特色玫瑰的豔麗,如置原野,春暖花開。 在平陽縣南雁開心農場,農事體驗、親子游與現代農業巧妙結合。農場內部山路彎彎。孩子們跟著父母在田野里拔蘿蔔;在動物區觀賞雞、鴨、孔雀等動物。難得的假期在田園風光中開心度過。 這些上規模、上檔次的農業生態休閒園掀開了溫州"農業觀光體驗"的熱流。到泰順唯金獼猴桃觀光園體驗"鮮果之旅",在蒼南錦豐農業園參觀智能化球型溫室……農業依托村莊環境、特色產業和文化資源,打造多元化的現代農莊。這推進了生態產業化、產業現代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往返城鄉,流連鄉村。 2013年,在各類美麗鄉村建設的帶動下,溫州農家樂的發展呈現了"村美、業興、民富"的大好態勢。1至9月,接待遊客1237.65萬人,營業收入7.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8%和24.8%。農家樂發展成為農民創造增收的新渠道。 與此同時,生態型來料加工業大力發展。至2013年9月底,溫州累計成立縣級來料加工協會5個、建立來料加工點1320個,今年1至10月共發放來料加工費6.1億元。其中蒼南縣的來料加工產品已涉及寵物飼料、禮品工藝、服裝、皮鞋、燈具、電子產品、無紡布袋等30個大類,數百個品種。該縣2.2萬個農村富餘勞動力以此增收。 文化是鄉村內涵的魅力。溫州發揮歷史文化村落數量多、歷史底蘊深厚等優勢,遵照保護優先、合理利用原則,精心保護古村落的建築形態、自然環境、傳統風貌和民俗風情。鄉村未完的風景里,歷史與現代文明實現對話、交融、共生。 鹿城區藤橋鎮的驛頭,歷史古跡與名人文化、宗教和生態景觀嵌套發展。小橋流水潺潺,群山懷抱鄉村。當地挖掘讓·平祖居的名人文化,結合程弈故居、程登雲故居等歷史古跡,形成了歷史文化村落點綴城區發展的特色模式。 位於龍灣區新城村的永昌堡,以民間抗倭古城堡為特色,續寫魅力。永昌堡雄偉壯觀,設施齊備。城上城堞908個、城垛12座;城外有護城河環繞。城內開設了大小二條南北走向的河流。布局之完整,設施之完善,為江南古堡所罕見。 上述典型,只是溫州豐厚歷史文化積澱的滄海一粟。2012年溫州全面�動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百村千處"工程。溫州確定具有較高保護利用價值的村落146個。其中古建築村落、自然生態村落、民俗風情村落的總數,占全省總數的15%。通過評定市級重點村落和點(項),投入專項資金,�動項目建設,實施不可移動文物及優秀文化保護項目建設,溫州歷史文化村落得到了妥善保護和科學利用。 今年1至9月,溫州投入資金2.4億元,續建歷史文化村落23個、新�動30個、點(項)建設200個。永嘉縣蒼坡村、文成縣九都村、蒼南縣碗窯村被列為全省第一批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樂清市南閣村、瑞安市黃嶺村、洞頭縣海霞村、平陽縣順溪村、泰順縣下橋村等50多個歷史文化村落成為了鄉村旅遊的新亮點。 余秋雨說:"在這樣的旅行中,你看到的風景或許沒有對你說什麼。但是你卻可以在這裡簡樸的生活和美麗的風景中感應到什麼,可以在他們的精神寄托中尋找到什麼。"溫州歷史文化村落的美感是一片繁華海上頭。在綺麗的自然景觀、古樸的村莊風貌中,人們旅行的內容包括了歷史、文化和文明。它們構成了山水奇觀上的"內涵繁華"。美麗實踐3——便利鄉村生活,幸福機遇叩響大門 【關鍵詞】公共服務提升 機制內生活力 讓鄉村享受與城市均等化的生活生產環境和服務,這是鄉村建設最終期望抵達的幸福。也是溫州縮小城鄉差距、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責任。 溫州以基礎設施建設、基礎文化建設和養老便民服務三塊內容,全面提升農村公共服務。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農村交通、電力保障全面改善,康莊工程建設全面完成。 基礎文化建設方面,溫州文化體育設施覆蓋全村,村級文化活動室達100%。截至今年9月,完成了105個文化禮堂的創建。 走進甌海區麗嶴街道楊宅村,人們感受到"文化禮堂"為當地農民生活翻開了嶄新一頁。韻味綿長的溫州鼓詞,從古色古香的陳氏宗祠悠悠飄出。台下老老少少,聚精會神,聽得如癡如醉。 該村黨支部書記姜育州說:"在建'文化禮堂'之前,宗祠里隨處可見雜亂無章的紙箱、任意擺放的機械,長期閑置。通過'文化禮堂'建設,鄉村資源得到整合利用。宗祠變為'文化禮堂',村內還新建了僑文化展示館、村史廊、民風廊、勵志廊……村民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增強了很多。" 2011年6月,溫州率先在全省實現便民服務中心全覆蓋。80項事權直接下放。農民除了共享基礎設施和基礎文化建設的成果,也分享了便民服務和養老服務的成效。目前,溫州14個高檔次多功能護理型養老機構項目全面完成規劃選址,投資額約17億元。龍灣、平陽等地探索實踐社區居家養老主體化、多元化運行。 公共服務接地氣,機制創新增活力。截至今年9月,溫州已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5379個,組建率達99.5%;完成清產核資5307個,占總數的98.7%;股權證頒證4012個,占總數的74.9%。成立溫州市農村產權服務中心有限公司。出台《溫州市農村產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促進農村的產權要素實現自由流轉。 目前,溫州土地流轉服務機構實現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覆蓋。截至今年9月,全市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總面積100.72萬畝。 通過積極推進農村金融體系改革,截至9月,溫州組建農村資金互助會14家、扶貧資金互助會159家。機制創新讓更多幸福機遇到鄉村敲門。 │主辦單位│浙江日報報業集團 浙報智庫 │統籌│楊劍燦 葉英建 │媒體互動│錢江晚報 今日早報 浙商雜誌 浙江在線 錢報網 浙江手機報 │戰略支持│央視財經頻道(CCTV-2) 浙江衛視 │素材│溫州市農辦提供存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