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美麗海島 多彩岱山

  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市、區)  ——岱 山  "背後是海,迷你倉星空之下,海面微波起伏,熒光閃動。岸畔的漁船,遠處的島影,全部影影綽綽,神秘,飄忽,夢幻一般。"這是作家趙麗宏筆下的岱山美景。  掀起岱山的面紗,恰似打開一幅七彩畫卷。赤橙黃綠青藍紫,379個大小島嶼猶如一串七彩的寶石鑲嵌在東海碧波之中,山海之間,水天相連。  此刻,岱山,正向美麗鄉村先進縣進發,為美麗中國寫下藍色的注腳。  2011年以來,岱山以對接融入舟山群島新區為契機,以建設一批"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增效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素質美、社會發展和諧美"的美麗海島為目標,精心組織選點定點,將希望的種子播灑進每個漁農民的心裡,全面打造富裕、文明、和諧、秀美,充滿海島風情的"仙境蓬萊多彩岱山"。經過幾年的創建,重點完成了示範帶建設、精品村落打造,整鄉整鎮整體推進,"島島秀美、村村富裕、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創建主題已初顯成效。  看,藍天碧海間,一個個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釋放著無限活力,迎頭趕上岱山美麗海島這趟駛向未來的諾亞方舟。  美麗海島 多彩岱山  文 仇歡  美麗鄉村建設在逐步滲入現代文明元素的同時,要注重培育地域特色和個性之美。  岱山抓住了這個要領,從規劃布局開始,便形成了差異化的發展模式,讓每個鄉村都散發出與眾不同的美麗。雕琢海島風情鄉村新貌  岱山全力推進精品村的建設。2011年以來,有26個漁農村社區開展了美麗海島社區創建,占全縣39個漁農村社區的66.7%,其中第一批10個已通過市里考核驗收,第二批9個上月已接受了市里的考核驗收。小宮門村、林家村、石馬嶴、上船跳等村落根據各自歷史文化底蘊、區域位置、產業特點,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海島精品點,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一村一貌"的發展格局,目前已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成為美麗海島建設的金名片。  岱山始終把示範帶的打造作為美麗海島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把橫貫岱山本島的交通動脈環島線確定為特色示範帶,以環島線為軸穿線連點。特色示範帶一、二期從環島北線公路開始,到岱西鎮仇江門社區,全長16公里。重點圍繞農房立面改造、生態綠化、環境整治、農田拋荒治理四方面進行打造,使環島線成為岱山本島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全面推進整鄉整鎮整治。以村莊綠化、衛生改廁、汙水治理、垃圾處理、道路硬化五大內容為重點,加大綜合整治力度,全面推進村莊整治建設的擴面提升,加快實施連線、成片、整島、整鎮整治步伐。全面完成第二輪村莊整治工作,全縣漁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4.57%,汙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4.11%。不斷推進生態創建工程向基層延伸,大力開展生態示範村、森林村莊、綠色社區(村、家庭)創建活動,創建市級生態村45個,占全縣行政村的53%,39個社區全部完成了"星級綠色社區"達標任務。  沿著一條中間鋪石板、兩旁鋪青磚的村道,走進岱山縣東沙鎮橋頭社區有小蓬萊之稱的小宮門村,仿佛進入了一個江南水鄉,白牆黑瓦、馬頭屋簷、木質院門、亭台樓閣、小橋流水……  小宮門的村民多是清朝康乾時期從寧波遷移來岱山,主要從事手工業、服務行業,村原始生態風貌保存較好,民風淳樸。為打造美麗海島精品村,社區結合村內原有建築風格,發揮橋頭中心廣場環境和區位優勢,重點開展牆面美化、村道綠化、景觀打造和農房改造,並普及人工濕地生活汙水處理。  登高望遠,小蓬萊全村的景貌一覽無餘,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仿佛"水草長在藍天上",美不勝收。  上船跳,一個很有海島特色的名字。"當是海天通途,煙雲做橋,福地幽,景象玄妙,如臨仙州,似凌丹霄,遂有登岸一跳,竟成蓬萊之說","上船跳"因此得名。村子東靠青山,南鄰大海,西面是大塊的鹽田和鹽堿濕地,地勢平坦,視野開闊,一條彎曲的水泥路通向村子深處。  走在漁村的小巷上,沿途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上,細琢著的漁民壁畫,向世人講述著村落的古往今來。  隨著村容村貌的改觀,該村的一些村民正打算另辟創業,投入到二、三產業,準備接待來這裡度假的遊客。  美麗鄉村要美得有實效,要有發展的眼光。建設美麗鄉村,目的是"富農強村",最終是為了激活農村的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美麗海島的建設需要與產業相結合,以本村產業特色帶動群�致富。岱山加快漁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漁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漁農村生態經濟,拓展漁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穩步提高漁農民收入,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提升漁農村群�幸福指數。提升島民富足幸福指數  美麗海島精緻鄉村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多措並舉增強村級集體的"造血功能",促進漁農村經濟內生性、內源式發展。  做精做強傳統漁農產業。在資金投入、主體培育、科技推廣等方面探索創新,加快推進海島現代漁農業轉型升級,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成1個糧食功能區和self storage個省級現代漁農業精品園區。現有漁農民專業合作社73家,涵蓋了全縣種植業、養殖業、海洋漁業等漁農優勢產業,合作成效日益顯現,其中東海灣對拖網合作社獲全國示範社榮譽稱號。建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6個,蓬萊仙芝、沙洋花生、岱西葡萄、衢山白枇杷等農產品品牌建設卓有成效。  大力發展休閒旅遊漁農業。利用岱山特有的自然景觀、漁農村民居、海洋飲食和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具有岱山特色和海洋文化內涵的漁農家樂。2012年共投資4200萬元用于漁農家樂基礎設施建設,創建了省級漁農家樂特色村1個,省級漁農家樂特色點2個,四星級漁家樂經營戶1個。開發漁農家樂配套旅遊產品,在原有漁民畫傘、岱山三寶、東沙水白蝦、魚膠、秀山土雞等基礎上,開發了船模等漁農家樂旅遊新產品。著力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蘭秀漁莊休閒漁船上進行漁歌號子表演,提升了漁家樂文化品位。  走進林家村,道路兩旁青郁一片,田壟齊整,流水潺潺。一壟壟葡萄樹枝幹虯曲,青葉如蓋,盤繞在棚架之上,順著綠色長廊往前走,過了葡萄林就是橘子林,現在正是金橘成熟時,遠遠就聞到了橘子的香味。如今這果園,曾經近一半是拋荒地。當時,人們多從事曬鹽業,無心種地。為此,村里推出了種植果樹的效益農業,吸引村民回歸土地。  如果到了春天,林家村的精緻仿佛就是施托姆心中的茵夢湖了:"下面深處是寧靜的、深藍色的湖水,四周差不多全被翠綠的,為陽光照耀著的樹林所環抱著;樹林只在一個地方留著豁口,展現出背後遠遠的一帶青山。正面望過去,在綠葉叢中輝映著一片雪花般的潔白,那是盛開著花朵的果樹……"  果樹不僅綠化了荒地,也讓村民富起來了,林家村將漁農村建設和生態旅遊相結合,把一產當成三產做,打造一個集青少年素質教育和休閒觀光農業為一體的原生態特色旅遊基地。  處理好"美村"和"富民"的關係。圍繞各地自然稟賦、產業基礎,積極扶持發展漁農業龍頭企業,推進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累計建成漁農民專業合作社70家,進一步提升全縣生態漁農業競爭優勢。2012年全縣共接待漁農家樂遊客31.2萬人次,實現收入3312萬元,同比增長15.2%。今年上半年,岱山縣漁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2425元。  神奇的藍土地孕育了瑰麗的海洋文化,美麗漁村的建設讓璀璨的海島文明更加熠熠生輝。按照提高漁農民海洋生態文明素養、形成漁農村現代文明新風尚的要求,岱山將打造海島文化、引領文明風尚作為美麗海島建設的重要任務,不斷加強對漁農民的綜合素質教育和現代生活方式引導。打造海洋文明現代漁村  岱山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史記》記載,秦始皇曾遣道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下東海尋找長生不老之藥,到過"三神山"之一的蓬萊島,即岱山島。長期以來,岱山憑借海鹽之利,四面八方的居民和百作之匠聚居於此,日久成市,形成了岱山特有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內涵。  在幾千年的歷史積澱中,岱山又融合了多樣的元素,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海洋文化之鄉。  岱山已連續8年舉辦中國海洋文化節、浙江海洋文化研究會、百姓文化節、首屆浙江省海洋體育運動會、連續7年進行全國風箏賽(節)……岱山,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資源優勢,融入美麗海島的建設之中,逐步造就中國海洋文化新地標。  一個個文化活動的普及,一項項惠民工程的建成,見證著岱山的美麗蛻變。  全面推進漁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開展了四批縣級示範文體活動室創建活動,實現了全縣漁農村社區省級農村書屋全覆蓋,創建了4個省級村級體育俱樂部和35個漁農村小康體育村。目前,岱山全縣39個漁農村社區擁有大小文化休閒廣場、公園87處,80%以上社區、村建立了村、社區文體文化室或老年活動室。大力實施農村文化惠民工程,實現"種文化"輔導員七個鄉鎮全覆蓋。  在岱山,有一支蓬萊鄉音藝術團,他們下鄉進村,活躍在岱山縣的各個文化角落。目前,岱山擁有類似于"鄉音"這樣的業餘文藝團隊150支。開展了各種群�性文化活動,舉辦了"2012岱山縣百姓文化節"系列活動,各類演出62場,極大地豐富了海島群�的精神文化生活。  岱山的漁村間還開展著"道德文明六進社區"活動,以"道德點評台"為重要陣地,弘揚漁農村正氣,鞭策不文明行為。以各類家庭建設為載體,在全縣開展了"五好家庭"、"文明守法戶"、"創新致富戶"、"衛生先進戶"、"綠色家庭戶"、"好媳婦、好婆婆"等系列創評活動,有效地推進了家庭文明道德建設。  藍海廣闊憑魚躍,潮平風正一帆懸。讓每一個漁村都秀出自己的個性與內涵,讓每一個農民都富足地生活在美麗海島之中,是岱山美麗鄉村建設的應有之義。  │主辦單位│浙江日報報業集團  浙報智庫 │統籌│楊劍燦 葉英建 │媒體互動│錢江晚報 今日早報 浙商雜誌 浙江在線 錢報網 浙江手機報  │戰略支持│央視財經頻道(CCTV-2) 浙江衛視  │素材│岱山縣漁農辦提供迷利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