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日本酒店食材“以次充好”做法成風

  近日,自存倉日本知名賓館、餐館和百貨商店旗下的副食品店食材標識與實際不符事件接連被曝光,引發消費者對日本外食行業的信用危機。  11月5日,日本連鎖百貨公司"高島屋"發佈消息稱,旗下5家百貨店和1家購物中心的餐館及賣場被發現有62種商品存在食材標識與實際不符的情況,包括標為"日本對蝦"的商品實際使用的是"草蝦",標為"牛排"的肉使用的是"注牛脂加工肉"等。10月下旬,大型連鎖酒店集團"阪急阪神"被曝用冷凍魚冒充活魚製作料理欺騙顧客。後經自查發現,該集團在日本全國的23家酒店普遍存在47種食材誤標情況,包括用"飛魚卵"冒充"鱒魚卵",用其他產地的豬肉冒充"沖繩豬肉",把機器製作的漢堡標為"手工製作"等,這種做法從7年前就已開始,估計有8萬名顧客上當。此外,"帝國飯店"的東京店和大阪店用瓶裝濃縮橙汁冒充"鮮榨果汁";"近畿日本鐵道"旗下9家酒店用"注牛脂加工肉"冒充"牛排";"名古屋鐵道"、"JR九州"等多家知名連鎖酒店均被曝存在食材誤標情況。  日本食品安全安心財團事務局長中村�一認為,與銷售過期食品、使用非法添加劑不同,上述事件中食品安全本身並沒有問題,主要是品牌和產地的"以次充好,不當牟利"。一些食材生產廠家因買家出價過低或無法在交貨期前湊齊訂單數量,被迫以次充好。"開始也許是不得已而為之,嘗到甜頭後就成了有意為之的習慣了。"  日本媒體分析指出,產地和食材誤標事件頻頻發生有多方面原因。首迷你倉是法律對酒店菜單和加工食品的食材標記沒有明確規範。將于2015年實施的《農林規格法》會對超市售賣的生鮮食材和加工食品的產地及規格標記做出明確規定,但酒店菜單並不在監管之列。盡管日本法律對誤導、原產地和品質誤標等行為有處罰條款,但主要針對一般商品,而不包括餐飲外食服務業。因為無法可依,日本消費廳之前在處理此類事件時只能給出"指導意見",並無具體處罰措施。  其次是酒店餐飲的生產、流通環節相對超市生鮮食材更加複雜。阪急阪神誤標行為被揭發之初,公司高層還堅稱是工作人員認識不足的原因,但從�多知名店家涉嫌此事的情況來看,誤標背後是酒店餐飲業普遍存在的管理漏洞。據業界人士透露,酒店餐飲牽涉廚師、菜單制定員和食材採購員等多個環節的人員,彼此間做不到完全溝通,出問題也是"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尷尬。而高島屋百貨店內的9家問題酒店均採取出租經營和業務外包模式,很難盡到監管之責。  此外,顧客非理性的消費心理也助長了誤標行為。經濟專欄作家小笠原誠治告訴本報記者,日本人喜歡高檔次商品,卻又愛貪便宜。但是,便宜怎麼可能有好貨呢?  誤標事件嚴重影響了酒店的聲譽和經營業績,相關酒店負責人引咎辭職。阪急阪神、高島屋均表示要向受害消費者進行退款賠付。家住東京吉祥寺的增田先生告訴本報記者,高島屋一直是日本高級品牌的象徵,是安心的保證。但現在這樣的百貨公司也出了問題,讓人對日本外食行業的信用產生了懷疑。  本報駐日本記者 田 泓mini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