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找資金找客戶管風險融資擔保業需站穩腳跟應對變局

記者陳子牧當前,儲存我國擔保公司數量�多、良莠不齊,尤其是一些運作不規範的融資擔保機構風險頻發,對融資擔保行業整體形象造成不利影響。而隨著國家和各省市加強對融資擔保行業的監管和規範整頓力度,該行業進入了一個持續洗牌的階段。擔保業內人士如何看待當前的擔保"局勢"?擔保的盈利模式及風險點又有哪些?針對上述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成都合力創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建昌。記者:您如何看待我國擔保行業的發展前景?擔保公司在變局中站穩腳跟的關鍵是什麼?石建昌:首先,我想圍繞擔保行業風險頻發的情況談談我的觀點。其實四川省的情況跟全國不太一樣,可能是由於監管的嚴厲程度、區域經濟的發達程度以及行業分佈特點不同,四川省擔保行業表現有一定的區域差異性,但就四川省的行業情況而言,目前整體還是比較健康的。國家對行業逐漸加大整頓和監管力度,擔保行業進入了一個洗牌的階段。尤其經過2011年、2012年的行業清理調整,現在應該說 是進入了相對理性和成熟的發展階段,我們可以看到仍有行業成員進入,同時也有退出的。至於說擔保行業的前景,我短期內仍比較看好該行業的發展,而至於中長期的趨勢,就要看中國金融改革的進程和效果了。如果金融改革推進到一定階段,金融行業格局發生重大突破,可能會有更多的銀行側重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導致去擔保化加速。但這是一個過程,不會一夜之間完成,因此我短期內仍比較看好擔保行業的發展。在這樣的變局中,如何站穩腳跟,方法總結有三點:找資金、找客戶、管風險。真正做好這三件事就能做到任行業起伏變化,依然勇立潮頭。記者:擔保公司是普通中介機構還是金融機構,業界一直都有爭議。對於擔保的身份定位問題,您有何看法?以合力創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發展過程為例,公司功能、定位是否發生過變化?石建昌: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的第一家擔保公司成立的時候,其定位為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由人民銀行進行管理;直到1999年國家經貿委出台了540號文件,這時才將擔保公司定義為非金融機構。但我們認為擔保機構應該被認定為金融機構,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擔保公司的角色定位是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增級服務,促進融資,是金融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金融中介機構;二是目前擔保貸款的業務規模非常大,占社會融資比重份額不低。據四川省的有關統計,現在擔保貸款將近占到銀行信貸總量的10%,擔保公司提供的融資擔保服務已經影響到很多中小企業的發展;三是從理論角度講,金融機構一般要滿足三個特徵,即杠杆mini storage、社會化、風險化,擔保公司完全符合這些要求,被定位為金融機構是實至名歸的事。合力創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很早就定下做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提供商的目標,我們的定位從來沒有變化,並且隨著對行業理解的加深、公司實力的積累,我們現在不斷拓展微型金融產業鏈,力圖為中小企業客戶提供包括擔保、小貸、融資租賃等多種金融工具,但這些都只是工具、方式的不同,公司的核心都是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滿足其融資需求,這一點從來沒有變過。記者:擔保公司服務小微企業的優勢和劣勢有哪些?石建昌:擔保機構服務小微的優勢主要有兩個:首先,當前小微企業融資難,主要囿于缺乏足值抵押物或徵信障礙,擔保機構的增信機制對於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起到關鍵的、難以替代的作用;其次,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另一個原因是信息不對稱 ,銀行由於較高的成本很難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深入調查小微企業,擔保公司在融資鏈條中作為專業提供信用增進服務的機構,完全有能力深入做好小微企業信息挖掘和整合,幫助解決信息不對稱難題。但擔保機構服務小微的劣勢也是顯而易見的,主要是由於經營範圍的限制,擔保公司面對小微企業的多元需求顯得力不從心。記者:目前,融資性擔保行業整體擔保費率一直保持在1.9%的較低水平,2012 年末全行業融資性擔保放大倍數僅為2.1倍,與前兩年末持平。大多數融資性擔保機構無法通過經營擔保業務實現盈利。您怎麼看擔保公司的盈利模式及前景?擔保行業的風險點在哪裡?有何應對之策?石建昌:擔保費率的絕對數高低並不代表什麼,費率相對於風險的高低才更有意義。一般行業經驗認為,放大倍數高于3倍可盈利,行業中有的擔保機構放大倍數達到最高限10倍,合力的放大倍數也在6倍左右。應該說,放大倍數達到6倍,費率在2%至3%,風險可控,是可以實現盈利的。同時,在服務中小企業的過程中發現投資機會,做適當投資,或者開展咨詢服務等中間業務,也能幫助擔保公司提高盈利能力。此外,此次新的融資擔保行業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特別規定,提高擔保公司對外投資比例到35%,也是一種幫助擔保公司提高盈利性的有力措施。擔保機構是通過管理風險來獲利的,而其最核心的風險應該是客戶不能按時還 款的信用風險,因此擔保公司需要不斷提高對客戶信貸的風險管控能力,例如做好客戶調查的基礎工作,根據資本實力投放不同擔保業務領域,貫徹落實風險分散原則等。當然,擔保機構同樣也面臨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等,但相比較而言,最重要的風險仍是信用風險。self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